规划建厂

建设生态猪场的基本条件的工艺组织

日期:08-10 作者:佚名- 小 + 大

一、建设生态猪场的基本条件

1 场址选择和场内布局规划

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猪的生物学特性去选择场址,一般要求远离居民区和饮用水源地带,远离农贸市场和屠宰加工厂等有病源传播风险的区域,交通相对方便、水电资源能满足猪场生产需要,有一定面积的鱼塘、农田或山林配套。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可考虑选择背风向阳的南向缓坡地,场内建筑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要根据当地具体地势和常年风向进行详细规划。

猪场的总体布局首先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按照生产过程的顺序性和连续性来规划和建筑,以利于生产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在整体布局上着重考虑猪场的性质、猪只本身的抵抗能力、地形条件、主导风向、建筑物的间隔距离等要满足卫生防疫的要求;第三,在建筑物和道路布局上应考虑生产流程的内部联系和对外联系的连续性,尽量使运输路线方便、简洁、不重复、不迂回,净道和污道要区分开,有利于物资出入和日常管理,便于物流、猪流及人流的正常流动;第四,生产区和生活区做到既分隔又有联系,位置适中,环境要相对安静,为职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又便于生活、管理。

2 工艺流程设计和栏舍结构

生态猪场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根据各阶段猪的生理需求,充分利用其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如猪具有“群居漫游、定点大小便、拱地喜睡、小猪怕冷、大猪怕热”等特性,设计时要充分满足猪的福利需求。工艺流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气流、风向等免费自然元素,尽可能少地使用如水、电、煤等现代能源或物质;尽可能大地利用生物性、物理性转化,尽可能少地使用化学性转化。

猪舍的内部设施结构与猪场的工艺流程有较大关系,要在建设之初统筹考虑,一旦确定难以修改。种猪舍建设要吸收现代集约化养殖的一些理念,具备防寒保暖、防暑降温等措施,如产房和保育舍内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种猪采用水帘降温等设施设备,以提高种猪的生产力;肉猪舍建设可从传统养殖模式中汲取经验,如采用半水泥地面和半砖地面的方式,砖地面是舍内猪躺卧的地方,隔热防湿,水泥地面是露天的便于清洗。露天部分还可设计成立体结构的栏架,便于热天种植蔬菜、瓜果,夏天瓜果的藤蔓可以为猪遮凉,冬天在顶部以塑料蓬布和草帘等覆盖,对猪舍起到保温作用;南方地区可采用林下养殖等模式。当然,各地可以根据气候特点因地制宜,不求千篇一律。饲养当地特色猪种的场,生产工艺和猪舍结构要更加符合当地饲养习惯和猪的生长发育所需。

3  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

生态养猪场一般采用“种- 养”结合模式,但对粪污要进行集中处理,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猪舍设计时考虑沼气池的建设,沼气池的大小与养殖模式要匹配。这也是国家政策所提倡的,一定规模的猪场可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补贴。建设沼气池时要选择适合位置,猪舍设计时雨污分离,以减少沼气处理压力。生产的沼气可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需要,沼液是植物很好的营养液,可用于农作物的浇灌,生产有机粮食和蔬果。在山林地带,可以采用“猪- 林”结合模式,大量的林木可以充分消耗掉猪场的沼液,且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养猪和林木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生态猪场的工艺组织

生态猪场的工艺组织有别于传统的养猪模式。后者是以世代相传的经验为基础,利用农副产品为主要饲料来源的一种简单的庭院养殖活动,属于典型的家庭副业。生产规模较小,人畜混居,养殖技术落后,缺少动物营养和饲料配合知识,缺乏卫生防疫意识和清洁生产的理念,发生疫病的风险极大,经济效益较差。而生态养殖则吸收了现代化养猪生产的理念,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动物遗传与繁育、动物营养与饲料、环境控制和卫生防疫等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猪的不同生理阶段需求,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潜能,常年均衡地为社会提供生猪产品。这种模式的工艺设计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但养殖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在栏舍设计、日常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最终生产出健康、安全、优质的猪肉产品。有条件的场可以利用一定的设施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如利用机械对青绿多汁饲料进行粉碎和加工,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和计算机对猪场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养猪生产的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上一篇:猪场冷风机使用和安装

下一篇:现代化鸡舍设计与鸡场通风管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