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业科技创新 (一)重点领域 1.现代种业 基础性工作:开展动植物种质资源和近缘野生植物资源收集评价和创新利用;构建重要优异种质资源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建立重要性状的基因组及蛋白质组等数据库,构建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系统。 基础研究:开展优质、抗逆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阐明种质资源的结构多样性,剖析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在性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机理及分子调控机制。 技术开发:建立主要农业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精准鉴定与基因型鉴定的技术体系;创新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工程和细胞工程等育种方法;构建转基因技术、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组编辑等新兴的技术方法与常规技术组装集成的高效精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研究基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现代繁殖技术;加快适宜机械化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新品种选育,培育高产、高效、优质等突破性农业新品种;开展主要动植物高效繁制种技术、品种资源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研究,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2.农业机械化 基础性工作:开展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环境、作物产量的影响,机械化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机器配备参数、机器作业性能参数、机器工况参数等调查,构建相关数据库。跟踪国际变化,加强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基础研究:研究高效作业下装备设施-植(动)物-土壤(环境)-水肥种药等系统互作规律,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耕作方法、种植方法、收获方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机械优化匹配方法、设计参数等,加强农机装备关键部件和整机性能检测平台研究,加强农业装备设施基础数据采集及作业技术参数研究。 技术开发:突破保护性耕作、水稻种植、水肥药一体化、玉米籽粒直收、橡胶收割、棉花采摘、甘蔗收割、马铃薯种植与收获、牧草收获与加工、秸秆综合利用、畜禽水产高效养殖等机械化瓶颈技术;突破无极变速、智能化精准作业和动植物对象识别与监控系统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技术;创制新型高效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经济高效智能化割胶设备等机械化栽种装备、精量水肥药施用机械、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高效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械、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田间育种与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等装备,以及畜禽水产高效养殖装备与设施、饲料散装运输、储存和自动饲喂装备;探索北斗卫星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等在农机装备上应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建立适合不同地域的农业装备系统和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3.农业信息化 基础性工作:开展全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终端等支撑条件调查以及农业信息服务供需情况调查;农业社会、经济、科技、人文等信息、情报、标准的收集、整理和创新利用;农业生产环境及动植物本体感知数据的采集、积累及挖掘;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等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支撑平台;开展区域性、专业性涉农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强化农业信息的服务功能。 基础研究:开展多维度农业信息获取与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网空间农业信息智慧搜索理论方法研究;动植物表型的数字化表达及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研究多源农业数据互作规律及其作用机理,并建立基于数据融合的农业全过程决策支持方法体系;农业大数据整理、甄别、校正、挖掘相关的算法及模型研究;农业信息化水平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评价评估标准体系;网络空间环境下农业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策略及方法研究,构建农业信息化安全保密防护体系。 技术开发:开展农业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及发布利用的核心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农业生产环境和动植物生理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农业物联网核心处理器芯片;农业信息云存储、云处理、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云计算标准体系;农业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农业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面向农业信息化的多元目标群体,开展低成本体验式农业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移动便携式设备研发;开展农业物联网设施设备检测装备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