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用于孵化的种蛋必须符合要求 蛋型指数在0.73~0.75之间,一些畸形蛋如:圆形、扁形、长形、猴脸、双黄蛋等不规则种蛋均不能入孵。同时用于入孵的种蛋蛋壳质量也应达到要求,蛋壳厚度应在0.33~0.35之间,一些沙皮、薄壳、皱壳蛋绝不能入孵。可以通过测定种蛋比重来检测蛋壳质量。达到较高的孵化成绩,从而提高雏鸡质量。 2.3 选择正确的种蛋降温过程 为了让所有胚胎在开始孵化时处于一致的胚龄,种蛋在产出后需要降温,促使胚胎暂停发育,并保持蛋白的粘稠度,利于胚胎发育过程中使用。为了确保胚胎暂停发育,在种蛋入库12-24小时后,即可降低到生理零度(23.9℃)以下,蛋库空调温度应设定为19-21℃,相对湿度为75%。正常的种蛋降温过程应该如下:在种鸡生殖系统内为40℃~41℃→鸡舍内24℃-29℃→鸡场蛋库内21℃~24℃→运蛋车20℃~23℃→孵化厅蛋库19℃~21℃。 2.4 改善种蛋储存条件 如果种蛋在入孵前必须进行长时间储存,那么为了减少对雏鸡的影响,我们应改善储存条件。例如在储存时间为1~3、4~7、大于7、大于13时,储存温度分别为:20℃~23℃、15℃~18℃、12℃~15℃、12℃,湿度分别为:75%、75%、80%、80%,在23℃预温时间分别为4小时、8小时、12小时、18小时。 当储存时间超过7天时,最好用塑料袋罩住种蛋,这样 可以增加局部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保证蛋清质量,达到提高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目的。同时在种蛋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种蛋发生“出汗”现象,避免病毒和细菌穿透蛋壳污染种蛋。另外用于入孵的种蛋必须干净,杜绝被粪便污染的脏蛋经过处理后进行孵化。种蛋产出后应立即收集,并在蛋温未降下来前进行熏蒸消毒。 2.5 为了取得最佳的孵化效果 即最好的雏鸡质量,就必须提供给胚胎一个稳定的环境温度(100.4F),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箱体式孵化器比巷道式孵化器更容易保持胚胎的温度。通常大日龄胚胎容易超温,最好采取调节孵化器温度的办法,使种蛋的蛋壳温度到达100F,来防止孵化器内的种蛋超温。 2.6 控制种蛋失水率达目标 影响失水率的因素是湿度。我们应该通过检测种蛋失水率来调控孵化器内的湿度。有必要做好三次称重,在鸡场或孵化场蛋库称取整盘种蛋的重量、然后在落盘时称取同一蛋盘所有胚蛋的重量、最后在出雏器测定同一盘中所有雏鸡的重量,并算出雏鸡的平均重。我们的目标失水率应该是:在落盘时胚蛋失重达到新鲜种蛋的12%,雏鸡从出雏器中拿出时重量达到新鲜蛋重的67%。通过检测孵化器中种蛋的失水情况,可以检查湿度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如果发现一台孵化器内的种蛋失重太高,说明其加水喷嘴可能堵塞了。实践证明要想改变一个百分点的失重,就应改变5%的相对湿度、改变湿球温度2F。 |
上一篇:母猪临产前的七点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