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王中:互联网如何才能+上农牧业?

日期:01-17 作者:王中- 小 + 大

        三、第一拨试水者基本“溺水”
        自2014年农牧电商开始躁动以来,第一波“雷声大”的企业,多数的结果是“雨点小”,或者开始冷静对待,或已心灰意冷、旧事不提。这一拨农牧电商虽然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却没有摸准其脉搏,失败就是必然结果了。应该说,第一拨试水者,大部分都已经“溺水”了。
        2014年,我开始进行农牧电商的实践,切入点是“近乎裸价”,是用挤干水分的低价来吸引那些价格敏感型的客户。由于当时算是开了农牧电商的先河,所以,关注度极高,自然尝鲜者众,销量也很快就上去了,电商业务实现迅速盈利。
        但后来的模仿者却并没有摸透市场逻辑,缺乏系统地判断,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跟随,最后发现是个死胡同。为什么消费品电商可以用低价颠覆高价,而农资电商则行不通呢?我们仍需从客户的核心需求来解析。
        2014年,养猪业进入深亏,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用户的诉求是什么?是降成本,降损失,熬时间,等猪价!所以,对于价格是极其敏感的,只要猪不死,健康着,长得慢不是大问题,所以,很多客户会选择低价产品。这个时候,低价产品切入是没问题的。而后来,猪价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乃至后来成为史上最高价,用户的需求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和猪价赛跑,希望在最高点出栏,是大多数养殖户的需求。这时候,低价的产品还有市场吗?这就是养殖投入品的需求逻辑。
        对于快速消费品的消费者来说,优质低价是永远的需求;而对于养殖者来说,不同背景下的需求差距是非常大的。是应当根据需求而调整,主推不同的产品、应用不同的营销手段。
        第一波的试水者,很多是濒临死亡边缘的企业,或者是穷途末路的企业,或者是开拓新品类,没有什么既往负担的企业,本来企业的能力就弱,没有优秀的产品,没有系统的思维,没有专业的人才,以为看到了互联网+的机会,就慌不择路的冲上去,自然一个个“阵亡”了。
        四、粉丝型电商日子尚好
        当然,也有一部分农牧电商,虽然规模没有做起来,但日子还算过得去。这一类的电商,能够活下来,得益于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这其中最多的就是存量粉丝比较大的行业网媒。由于它们过去是做媒体的,积累了很多的粉丝,这些粉丝本身就是消费者。这些经常泡在社群里的用户,当网媒开始以“惊爆价”销售产品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尝试。如果线上的产品不错,性价比也还可以,这些尝鲜的用户会被沉淀下来,形成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基本能够支撑“粉丝型电商”的运营。
        不过,网媒出身的“粉丝型电商”最大的硬伤是对产品的理解和专业度可能不够,所以,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因而发展的显得有些缓慢。
        五、服务站使农牧电商重回老路
        农牧电商最初的革命口号是“拒绝中间商,让利养殖户”,但大部分当初喊这个口号的企业,最终还是无奈地选择了通过经销商分销,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称为“服务站”,打着“O2O”的名义。即使是这样,仍然未必能够走出困境。因为它们寻找的所谓“服务站”负责人,要么是养殖场-它们大多数并不具备营销能力,很难上销量;要么是传统的经销商,对远远低于传统企业所给的利润空间不屑一顾,干了几个月,放弃了。
        当下的农牧电商,大多数还在探索中,走了很多的弯路,没有形成自己成型的商业模式,日子过得很艰难。相比一些大企业稳健的实践和推进,一些小企业反而应当进行反思。

上一篇:互联网+中国蛋鸡业:机会、实践、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养羊人如何搭上“互联网+”列车?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