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战略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日期:03-02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I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以传染性鼻气管炎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最先见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育肥牛群,随后相继出现于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并命名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简称IBR)。Madin等于1956年首次从患牛分离到病毒后,一些研究者相继从病牛的结膜(1961)、外阴(1959)、大脑(1962)和流产胎儿(1964)中分离出病毒。Huck于1964年确认牛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1980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中首次报道该病,并分离到一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随后经血清学调查证实,我国广东、广西、河北、河南、上海、山东、四川、甘肃、新疆、黑龙江和青海等省市的黑白花乳牛、本地黄牛、水牛或牦牛均有IBR病毒存在。在一些交通极不便利的地区,IBR病毒抗体阳性率极高。
    一、病原学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或牛疱疹病毒I型(BHV-Ⅰ)引起,IBRV在分类地位上属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该病毒呈球形,带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220 nm,主要由核心、衣壳和囊膜三部分组成。核心由双股DNA与蛋白质缠绕而成,包含基因组的核衣壳为立体对称的正二十面体,外观呈六角形,有162个壳粒,周围为一层含脂质的囊膜。双股DNA分子量为8.4x106,其中G+C含量为72%,浮密度为1.731 g/cm 。
    IBRV基因组是138 Kb的线性双股DNA分子,分成特异长区(UL,106 Kb)和短区(US,10 Kb),后者被两个反向重复序列(IRS,TRS各为11 Kb)包围,因而短区能够反转方向,使病毒DNA具有两种异构体。据测IBRV基因组可编码大约70个蛋白质,其结构和功能目前大部分已知,存在于病毒囊膜的gB、gC、gD和gE四个主要精蛋白基因已经测序并在哺乳动物中表达。gB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显示出引起细胞融合和多核体的形成,对病毒复制是必需的;gC对病毒吸附组织培养细胞是重要的,但它在牛细胞内的表达并不影响病毒蚀斑的数量和病毒的存在;gD被认为是病毒粒子表面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分子,抗体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病毒吸附后中和病毒并显示出较高的中和滴度,表明gD可能参与病毒进入细胞,并为病毒复制非必需基因。鼠和牛的免疫试验显示出gD能够引起比gB、gC更强和持久的细胞免疫。
    二、诊断
    本病的典型病例(上呼吸道炎)具有鼻黏膜充血、脓疱、呼吸困难、鼻腔流脓等特征性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包括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通常检测血清样品中BHV1抗体的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VN)和各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另外,还有琼脂扩散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因为IBRV感染后一般发生病毒潜伏,所以,鉴定血清学中阳性动物是检查动物感染状态非常有用而且理想的指标。抗体阳性动物可认为是病毒携带者和潜在的间歇性排毒者,从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犊牛和经灭活疫苗免疫的非感染牛除外。
    (一)病毒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的,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它被认为是血清抗体检测最标准的方法。IBRV只有1个血清型,只要有1个已知标准毒株的免疫血清,通过在敏感细胞培养后所进行的中和试验就可以作出鉴定,但该方法存在费时费力、试验周期长、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如病毒毒价的准确性、细胞量的多少及生长情况、病毒/血清孵育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将直接影响中和试验的结果,目前在检疫中逐步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所替代。

上一篇: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中草药配合西药治疗犬瘟热研究进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