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免疫学 大多数ASFV的毒力很强,而其免疫原性却很低。实验接种病猪在7天后血清中出现补体抗体复合物,但补体并没有明显地中和病毒,原因不详。ASFV不能产生中和性抗体,但耐过的病猪能够抵抗同种毒株的攻击,康复病猪都是带毒者,可终生带毒。有研究者发现用无毒毒株接种过的猪对接下来致弱毒株的接种有干扰作用,使其不能产生好的抵抗力。因此推测ASFV感染耐过的猪对再感染的抵抗力是由于产生干扰样物质的缘故。体外中和实验也得到同样结果,抗体不能抑制或促进感染ASFV的细胞的溶解、破裂。但有研究表明ASFV抗体可能对ASDFV感染存在重要的免疫机制。该病毒抗体经母乳能对乳猪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然而从耐过的猪血清内没有能够得到中和抗体。 ASFV的感染机制、宿主免疫保护机制还不十分清楚。Reis A.L等检测了ASFV感染后的机体的免疫保护反应,研究抗体在诊断和病毒致病性研究中的作用。对无致病性ASFV/NH/P68株的预先证实的12种病毒蛋白作血清学抗体反应,抗体分别为混合型抗体及各同一型免疫球蛋白。混合型抗体(IgM、IgG1、IgG2)对病毒蛋白 E183L、K205R、A104R和B602L产生明显的血清学反应。感染初期的病例可以通过一种病毒蛋白(如K205R)刺激IgM产生来初步检测。所有蛋白均对IgG1有反应趋势。同时在12种病毒蛋白对混合型抗体实验中,做了隐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的对比,结果显示血清学反应与非洲猪瘟发病机理存在联系:在病毒感染初期针对蛋白 NP419L、CP312R、B646L、K196R and K205R的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在隐性感染中,针对蛋白A104R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慢性感染, 说明针对蛋白A104R的抗体可能会具有更好的免疫指示作用。ZsaK.L等发现的鼠抗ASFV单抗(mAbl35D4),大小为70~72 KDa,与几株强毒株有很强的中和能力。 四、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临床症状上与经典猪瘟非常相似。最急性病例多在发病初期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出现体温升高至40℃~41℃,起初病猪还有食欲,而后食欲废绝,有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呼吸加快,四肢、耳、皮肤发绀等症状。某些病猪咳嗽,呕吐,下痢。一般病程5~7天。耐过猪终生带毒,但不出现症状。某些耐过猪变为慢性感染,病毒血症持续几个月或几年,出现体温升高、肺炎等症状,生长迟缓,瘦弱,并容易发生继发性传染病。 在耳、鼻、腋下、四肢、会阴等部位出现中心带有深暗色出血点的紫斑,界限明显。急性病例剖检见全身广泛出血。喉头、膀胱、肾皮质、心内膜及浆膜、肺、肝脏和胆囊等内脏器官表面都有明显出血点或淤斑。胸腔液、心包液和腹腔液增多,为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脾脏肿大、黑色、质脆,脾脏被膜下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中枢神经系统可见水肿,血管周围性出血。病程超过2~3周的慢性病例,大多发生纤维素质性心包炎、肺炎和腿关节肿大等症状。 五、实验室诊断 ASF的检测主要包括病原检测和抗体检测。抗原的检测包括电子显微镜检查、琼脂扩散实验(AGDP)、血凝实验(HA)、补体结合实验(CF)、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IF)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DNA原位杂交技术,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对急性病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ASFV抗体的检测方法:包括CF实验、ELISA实验、免疫斑点实验(dot ELISA)、IF实验等,对抗体的检测对于诊断亚急性和慢性、隐性ASF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由蒋正军首次进行了ASFV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究,表明适于大规模检测(蒋正军 等,2000),并已制定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国家标准(GB/T18648-2002)。有研究人员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的p30建立的ELISA方法诊断ASFV,实验效果好于国际惯用的常规ELISA检测方法。进一步将病毒蛋白p30的制备及相关免疫测定标准化,同时采集大量西班牙及不同非洲地区的样本,并且在人工感染后的不同时段进行检测,效果比较理想。目前大规模的快速流行病学检测多应用间接ELISA检测,如怀疑可应用免疫印迹法(ID)进行确诊。 |
上一篇:猪圆环病毒病研究进展
下一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