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2015行业大萧条的原因和背景分析 1.1 世界宏观经济对中国兔业影响直接而迅速 第一、欧元汇率变化的影响导致出口兔肉利润下滑:中国出口兔肉占全世界兔肉贸易的44%,其中90%到了欧洲,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从去年同期的8.4左右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的7左右,跌了17%,食品行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5%左右,如此大的汇率变化损失耗尽了企业利润,导致出口企业在过去一年多基本失去了行业产业链拉动能力,甚至导致大量前端养殖产能的严重过剩,加剧了市场价格的低迷。 第二、东欧经济的低迷严重影响我国裘皮的出口市场:东欧以及俄罗斯是我国裘皮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这些国家也是典型的能源依赖型国家,经济非常脆弱,国家经济命运都押在石油、天然气价格上。2014年,西方国家引发了一起石油价格的暴跌,最低时候石油价格下跌超过50%。这迅速导致俄罗斯以及东欧经济的下滑,卢布一天下跌超过20%。在这个背景下,产业链受到激烈的冲击,首先出口服装环节订单连夜取缔,发出去的货半途召回,在俄罗斯中国裘皮商人纷纷撤回,导致上游环节的熟皮、生皮库存过大,继而导致养殖环节价格下滑。 第三、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近几年,国外低成本低价格的肉和副产品大量进口,其中兔皮过去一年进口了1.5亿张,进口价格只达到4~5元/张,而中国肉兔养殖环节皮张的成本基本在8~10元/张。导致养殖和服装中间环节库存过大,加上进口皮冲击,对未来又失去信心,失去对行业的拉动能力,整个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1.2 我国兔产业的粗放管理、经验型经营,以及技术的落后、诚信的缺失是制约我国打造兔产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实例: 第一、盲目发展产业规模,导致产能过剩:在缺少专业知识和市场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跟随个别地方政府的引导宣传,导致养兔项目匆匆上马,产能严重过剩。首先是在2013年,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兔业市场行情,大量非专业人士携多年积蓄投资到养兔行业。很多人以为,“畜牧业是低端行业,只要做就能做好”,这其实是严重的错误。现代畜牧业是高科技汇集的行业,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轻易驾驭的产业。其次是在山东等养殖大省,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和水源等,强制关停了猪、鸡、鸭等养殖场,政府引导把政策和资金向兔产业倾斜,因为兔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远低于其他畜牧种类,从而也加剧了兔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和低效率。 第二、兔行业的不诚信行为,导致行业运行成本过高:首先,兔产业化发展已经十几年了,过去依靠炒作假种、假技术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劣质的兔种会给养殖体系造成严重的、长期性的损失,行业内使用劣质种兔的大约占到70%以上。所以在市场低谷来临的时候,这些企业最先倒闭,因为低劣生产要素的存在会导致产业失去效率和发展潜力。 第三、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环节,兔产业普遍缺乏对科学的尊重和坚守。从建筑到技术,过于粗放和缺少专业性,制约了产业升级。 第四、没有借鉴欧洲等世界养兔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技术来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系统,没有完成企业核心能力升级,导致企业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差。 2、 在行业低迷时去发现潜在的机遇;在艰苦时候韬光养晦,思考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因为在今天的困境中一场全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在悄然来临 2.1 行业洗牌的机遇 在持续近2年的市场低谷,整个行业市场价格持续浮动在成本线上下,整个肉兔行业淘汰超过70%的的企业,剩下的也举步维艰。从表面上看的确是令人灰心,但是任何行业都有高峰和低谷,都有供需之间的矛盾和统一的不断转换。通过近2年的深入市场调研跟踪,真实的情况是兔产业在低谷中正在回归到其本来应该有的面貌。低谷中不但不应该悲观,而且应该保持乐观,因为一场前所没有的机遇悄然来临,具体分析如下: 市场低谷进行了行业大幅度强势洗牌,剩下30%左右的优质企业。从2014年到2015年初,不到一年的时间山东地区养殖户减少了70%,但后来的半年多时间却减少缓慢,维持基本的规模在耐心的和市场抗争。剩余的企业之所以没有在继续关停,是因为他们基本都是相对设备设施专业、技术科学、生产效率高、管理科学、成本与一个时间段的市场价格持平或略有利润的企业,在市场最低谷的时候他们能够很好的维持。这些企业将受到未来市场机遇的青睐,好的机会留给这些有准备的企业。这些企业也代表着我国兔产业发展的未来,他们中间会逐步走出像欧洲同行那样的高度专业化、高度自动化、高效率、低成本、产品优质的企业。到那时,整个行业内企业数量会继续减少,而总的产量反而会增加,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达到新的水平。其实欧洲兔业也经过了养殖户逐步减少和产量反而增加的规模化和现代化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