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旋毛虫病诊断技术标准 GB/T18642—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旋毛虫压片镜检、集样消化等诊断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产地检疫、屠宰加工、流行病学调查和进出口猪及猪肉的检疫。 2、压片镜检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甘油透明液、盐酸溶液、美蓝溶液[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2.1.2 仪器:显微镜。 2.2 操作方法 2.2.1 新鲜肉检验 2.2.1.1 采样 自胴体两侧的横膈膜肌脚部各采样一块,记为一份肉样,其质量不少于50 g~100 g,与胴体编成相同号码。如果是部分胴体,可从肋间肌、腰肌、咬肌、舌肌等处采样。 2.2.1.2 目检 撕去膈肌的肌膜,将膈肌肉缠在检验者左手食指第二指节上,使肌纤维垂直于手指伸展方向,再将左手握成半握拳式,借助于拇指的第一节和中指的第二节将肉块固定在食指上面,随即使左手掌心转向检验者,右手拇指拨动肌纤维,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视检肉样的表面有无针尖大半透明乳白色或灰白色隆起的小点。检完一面后再将膈肌翻转,用同样方法检验膈肌的另一面。凡发现上述小点可怀疑为虫体。 2.2.1.3 压片 可按下述方法制备压片: a)放置夹压玻片:将旋毛虫夹压玻片放在检验台的边沿,靠近检验者; b)剪取小肉样:用剪刀顺肌纤维方向,按随机采样的要求,自肉上剪取燕麦粒大小的肉样24粒,使肉粒均匀地在玻片上排成一排(或用载玻片,每片12粒); c)压片:将另一夹压片重迭在放有肉粒的夹压片上,并旋动螺丝。使肉粒压成薄片。 2.2.1.4 镜捡 将制好的压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从压片一端的边沿开始观察,直到另一端为止。 2.2.1.5 判定标准 镜检判定标准如下: a)没有形成包囊期的旋毛虫:在肌纤维之间呈直杆状或逐渐蜷曲状态,或虫体被挤于压出的肌浆中。 b)包囊形成期的旋毛虫:在淡蔷薇色背景上,可看到发光透明的圆形或椭圆形物,囊中央是蜷曲的虫体。成熟的包囊位于相邻肌细胞所形成的梭形肌腔内。 c)钙化的旋毛虫:在包囊内可见数量不等、浓淡不均的黑色钙化物,或可见到模糊不清的虫体,此时启开压玻片,向肉片稍加10%的盐酸溶液,待1 rain~2 rain后,再行观察。 d)机化的旋毛虫:此时压玻片启开平放桌上,滴加数滴甘油透明剂于肉片上,待肉片变得透明时,再覆盖夹压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虫体被肉芽组织包围、变大,形成纺锤形、椭圆形或圆形的肉芽肿。被包围的虫体结构完整或破碎,乃至完全消失。 2.2.2 冻肉的检验 2.2.2.1 冻肉的检验同2.2.1。 |
上一篇: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