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们提出“让改变发生”,何曾想到,2015年的改变如此剧烈,以“互联网+”为变化催化剂,引发了行业生态结构的变化。回顾2015年,我们发现本次变化远超出行情低迷导致的原因,而是一次产业周期的结束。 如果说产业的上市公司是产业变化的晴雨表的话,那么我们发现新希望、大北农、正邦、甚至温氏的战略轨迹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已经从产业内延伸到产业外,并且处在探索融合当中,比如大北农投资的农信互联,新希望从农牧转型食品,温氏变相上市走资本驱动等战略已经不再是产业内的变化,以前被视作辅助发展战略的逐渐成为主要战略,比如大北农很早就投资过农博网,当时仅是辅助作用,比如新希望很早就投资食品,但也仅是辅助作用,比如温氏很早子公司大华农就上市,但在战略中也起辅助作用,而如今这些战略都发生了变化,都滋生成这些上市公司未来主要战略。那么这个变化给行业带来的信号下一个产业周期已经开始,2015年则是下一个产业周期的元年。 可以说,2015年作为“元年”,这一年各种“变化”滋生出了所有未来可能性的商业模式,只是最后到底有哪些商业模式可能成为“行业选择”,现在我们仍无法给出准确的研判,不过,这一年所有如雨后春笋般的新变化逻辑或许给我们带来对2016年的思考。 如果说2015年“互联网+”成为走在最前面的时髦词的话,那么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农牧产业或者养猪产业终于找到了可变化的土壤,2016年,我们行业需要的是供给侧改革,而非“互联网+”,“互联网+”只是给我们带来了行业需要变化的观念底层的重建,而生产关系的提升或者生产要素的优化单纯通过“互联网+”是完不成的,而作为传统基础产业的养猪产业更需要“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留下最优质的行业资产和生产要素,进而衍生出优质的服务。所以2016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唯有那些重视研发,重视产品效率的企业才能拿到下个产业周期的“门票”,单纯高附加值,单纯粗犷的产品已经无法应对行业需求,行业整体“知化”的提高让市场话语权交给了“产品”的手里。 2016年,我们不会再提“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已经被标配了,有实力或者有条件的农牧企业已经“互联网+”,没有条件的或者观念无法转变的基本上也不会再“互联网+”,所以2016年我们将从“互联网+”转向谈“生态”,而这“生态”并非“自然属性的生态,而是以共生为基础的合作关系,联合、融合、共生将成为2016年甚至未来的一种商业关系,简单的合作已经无法维系现有的商业关系,所以联盟合作、协会迭代以及以互联网精神为核心的全新的商业模式都将重新构建商业关系。 从2012年开始,行业就进入了行业服务年,经过3年多的发展,服务未来讲标准化、专业化以及一线化,2016年乃至未来,如果你的服务无法和生产一线结合,所有的服务都是无效的,因为服务最终体现的结果则是产生效益和最好的客户体验,而非所谓之前的客观客户关系维系,所以服务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产品“会给产业带来新的增值价值点。 2016年,基于产业协同关系的合作将越来越多,自身有没有合作或者被合作的实力将成为未来”共生“商业关系的条件之一,而这也预示着未来企业规模大小则不再是衡量企业实力的标量之一,而是企业自身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定位中的价值决定,行业也将经历自由竞争到垄断再次进入”新自由竞争“的行业阶段。 如果2016年,企业回归到产品本身是前提的话,那么也促使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这则源自行业群体发生更迭,未来80后则走向前台,而且将发挥更为中坚的作用,那么同样对于”产品“则行业成长背景不一样,那么产品则呈现出全新的形态,而且这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所以2016年会有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引领下一个产业周期的发展。 另外,在观念底层重新构建的基础上,人才发生迭代之后,那么接下来行业生态则发生质的变化,比如组织结构将从经理人制发展到合伙人制,行业文化将从权威性发展到真正的契约性等。随着行业组织形态的大变化,那么行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则会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则从底层开始,行业则进入全新的知化阶段,全新的品质化阶段,而这个恰恰是供给侧改革的初衷。 环保或者食品安全在2016年将不会再成为压力,而是成为行业的责任或者担当,环保可以优化行业结构,食品安全可以提升农牧产业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些则来自于这次”变化“带来的最大收获。 2016年,不管是对于行业,还是企业抑或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每个人,都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是下一个产业周期的起点,那么在这个机会下,我们该如何去迎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