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解析畜牧业发展新常态

日期:08-10 作者:佚名- 小 + 大

  二、新常态之新标志
  判断一个产业是否转入新阶段或步入新常态,必须有一些标志性的轮廓或事件与旧的阶段或形态形成了反差并易于区分。它和新趋势有必然联系,又属不同的坐标体系。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五点:
  1.摆脱传统落后走向现代化成为主导性标志。
  随着产业的发展、市场的开放与竞争,以及理念、手段、方式的变革,畜牧产业也在经历着惊喜与痛苦并存的蜕变。近三年,我国畜牧业迅速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型,我省仅新建的年存栏规模达2000头(泌乳奶牛1200头)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即达182家,共有近万个规模化养殖企业投入运营。这些企业一改传统产业的散、小、弱、粗状态,开始以工业化的理念、企业化的管理、合作化的机制和产加销一体化的定位建设、运行,并把技术、信息与管理整合进产业组织与运营之中,使得产业的现代化有了基本支撑,其经营水平、生产效率及比较效益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2.资本与品牌已成为强势力量。
  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够以相对优越条件实现资源整合、形成主导性力量的,必须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及成熟的商业运作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创业资本,否则,光靠本土企业或小型企业的自我积累或弱弱联合,难成大器。目前,伊利、蒙牛、光明、飞鹤、完达山、贝因美等乳企已基本垄断了北方奶源市场;温氏、雨润、双汇、金锣等占据了生猪产业的高地;恒大、汇源、中粮等开始强势进入绿色食品和现代农业领域。这类企业无不是利用资本和市场的组合,以品牌为媒介来参与和赢得竞争的。这既是畜牧产业进步的标志,也是重要的助推力量。
  3.国内市场面临着日益残酷的国际竞争。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畜产品市场,一年即可消费6亿多头生猪。随着加入WTO,特别是近几年多个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生效,畜产品进口量迅猛增长,净进口已成为常态。以乳制品为例,2014年,我国共进口乳品181.26万吨,同比增长13.85%,其中进口奶粉92.37万吨,同比增长8.1%;折合成原料奶,约为1169万吨,是国内原奶产量的31.4%。婴幼儿奶粉竞争更加剧烈,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国内许多乳企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开始部分或全部采用进口低价大包粉替代当地原料奶生产还原乳制品。此外,牛肉、猪肉、羊肉及液态奶进口量也呈逐年递增之势,形势相当严峻。
  4.安全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首要因素。
  长期以来,畜产品总体上供不应求,市民曾凭票定量供应,农村只能靠自己少量饲养自给,人们的关注点与追求是吃到、吃饱。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供应的迅速改善,特别是人均收入超过最低保障线后,吃得好、吃得放心成为城乡居民的关注焦点。近些年,国内相继发生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食品安全大案,加之禽流感、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传染病的局部发作,以及注水肉、病害肉大量流入市场的恶劣事件,使得畜产品安全成了舆论热词和炒作热点;与此同时,人们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生态安全已上升为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在新阶段,如何通过技术、政策、法律等综合措施保障畜产品、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系统及牧场环境安全,已成为决定发展与否的首要因素。
  5.资源稀缺与环境约束日趋严峻。
  当前,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最突出的即融资难、用地难、治污难“三难”问题。短期看,融资难最为突出,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长期看,土地、饲料、饮用水日益稀缺,草原植被大面积退化及被开垦利用,以及规模养殖企业粪污的收集、贮藏、处理设施配套建设与运行缺乏资金保障将成为限制甚至危及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以黑龙江省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全省草原面积保有近亿亩;到上世纪末锐减为6500万亩,而近年的普查结果仅剩3100万亩。近年来,新建专业化、规模化牧场又遭遇了严峻的用地制约,基本农田不能用,荒地荒山无盈余,规划调整无空间,建设用地成本高。如何统筹兼顾,加快破解新愁已成为现实命题。

上一篇:2015年上半年畜牧行业分析

下一篇:养殖业发展的“十条铁律”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