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网摘

2015年中国经济六大趋势前瞻

日期:02-25 作者:- 小 + 大


        2012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整体呈现窄幅波动的特征,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7.4%-7.8的区间内。
        “有短期波动、无明显趋势”的宏观经济运行,与近年来宏观调控上寻求“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调结构、惠民生”密切相关。
        稳增长“托底”意在守住系统性风险和就业的底线,同时容忍一定程度的增速下滑、避免大规模刺激则为改革推进和结构调整留有空间。
        此外,一些具有增长效应的改革措施在加速推出,释放了微观主体的活力,也部分促进了增长和就业目标的实现。
        趋势一:经济增速预计在7%左右
        2014年宏观调控的突出特点是定向发力,表现为:
        1、货币政策在定向降准和定 向降息中试图发挥结构性作用,引导流动性更多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
        2、基建定向在惠民生的保障房、中西部铁路等方向;
        3、区域发展重点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并以自贸区作为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龙头,以点带面,将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向广东、天津和福建复制;
        4、产业政策上先后出台支持多项政策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简政放权等改革的同步推进为创新创业浪潮提供了外部土壤,为经济增添了些许亮色,例如,第三产业占比上升、服务业比重提升。
       预计2015年的宏观政策大概率上仍延续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思路,产业上以七大投资包和发展六大消费领域为重点,区域上仍力推资本输出和内陆开放,配合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消费的平稳增长以及出口受益于全球经济弱复苏的改善均会形成对GDP的正向拉动。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去产能和去杠杆步入新阶段,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低位运行、地方政府债务重组、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叠加企业实际债务负担上升等因素,2015年稳增长和风险局部释放的压力将比 2014年有所加大。
        托底而效率改进尚需时日的稳增长与债务风险之间的权衡、存量庞大的过剩产能与增量新兴产业之间的力量接续,最终仍然需要在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加速中找到答案。
        趋势二:房地产市场局部回暖,分化态势持续
       从中期趋势看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可以说已经迎来新开工和销售面积的阶段性拐点,当然这一拐点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未来新开工面积会出现陡降。
       中国的家庭仍在裂变进程中、城镇化红利继续释放、更大更舒适住房的需求升级依然存在等驱动需求的因素还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新开工拐点的到来,在宏观上意味着房地产投资的下滑以及对经济贡献度的趋势性下降、相关联的土地财 政模式的逐步终结以及房地产吸纳的巨量资金向其他资产再配置的开启。
       2014年下半年货币金融条件的改善是房地产销量回暖最为重要的短期变量。
        政策上限购限贷的松动,配合以银行非标压缩、不良率攀升、风险偏好降低等因素推动下信贷配置重新回归低风险、低收益的居民部门,共同推动了房地产销量在2014年 10月份以来逐步企稳回暖,一二线城市表现尤为抢眼。
       总体上看,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外,以价换量“去库存”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主基调。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仍高达12亿平方米,仅次于2013年的13亿平方米,但多数四线城市的去化速度不容乐观。
       具体到房地产投资,分化的格局更为显著。一线城市土地购置和出让金大幅攀升,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购置持续下降。
       2014年全年土地出让面积不到3.4万公顷,与房地产投资高峰时期的4.2万公顷相比,下降达到20%。2014年11月,全国住宅的新开工面积降至-13%的低位。
       2015年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变量仍然是去库存的进展,预计政策层面也将继续“分城施策、分类调控”。
       考虑到三四线城市的巨大库存压力,销量回升对投资的拉动可能在2015年底才会有所显现,预计2015年投资增速仍维持低位,大概率会低于10%。
        趋势三:地方债务重组进入突破阶段
        2014年10月预算法修正案以及43、45号文的出台标志着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将实现“开门关窗”。对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甄别实质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并表,中央政府部分承接地方政府较高的杠杆率,从长期来看无疑较低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然而,短期债务重组与接续中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一是2015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可能面临“财政悬崖”。
        按照预算法修正案的规定,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额度需经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审议通过,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程序进展最快要到2015年年中,从存量来看,2015年地方政府到期需滚动的债务接近两万亿,也就是2015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切实面临各项基建项目“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上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名著

下一篇:10个小故事,让思维拐个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