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主要特点 1.1潜伏感染与持久排毒 伪狂犬病病毒“潜伏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三叉神经、大脑和扁桃体。潜伏后可以终身带毒,并可能“持久排毒”,感染动物虽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猪群在受应激(疾病、免疫疫苗等)时,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发病。因此做好种群净化,加强免疫接种,以保持群体高水平抗体保护是防控的关键措施。 1.2伪狂犬病病毒的占位效应 当神经元潜伏伪狂犬病毒时,就不能被伪狂犬病毒其他毒株再感染,称为“占位效应”。一方面,如果神经元首先被野毒感染占位,再接种弱毒疫苗就不能产生免疫保护,如果猪只已经被野毒感染,免疫效果就不理想。另一方面,如果神经元首先被弱毒疫苗毒株占位,野毒感染就会被抑制。 因此,尽早接种弱毒疫苗建立潜伏感染就可以抑制野毒株的感染,这是强调出生仔猪尽早滴鼻接种疫苗的原因,同时发病时要早诊断,在暴发早期尽快加强免疫,就可以大大减少损失。 2 高发病率原因分析 2.1种群“阴阳不分” 出现种群“阴阳不分”的原因有:一是原种猪场未净化野毒,自留种猪场也没有进行淘汰野毒阳性猪的工作;二是选留种或引种没有进行监测,选留或引进带毒后备猪;三是顾此失彼,这与近年来更多关注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流行性腹泻和口蹄疫而忽视伪狂犬病防控有关。2014年6月初,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发布消息称,对2014年2月18日中心收测(总第37期)种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部分种群被发现感染了伪狂犬病野毒,并对该批种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第37届养猪产业博览会(广州)的种猪拍卖和投标活动临时取消,这一事例说明部分种猪场,甚至原种场感染了伪狂犬病野毒,而且没有做好净化工作,源头带毒是目前猪伪狂犬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2生长育肥猪免疫空档 仔猪免疫时间不当,甚至部分猪场仔猪不免疫伪狂犬疫苗,导致中大猪抗体不合格,出现免疫空档。猪场一般只检查种猪和仔猪抗体,忽视中大猪抗体监测,造成很多猪场生长育肥猪出现免疫空档。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生长育肥猪就成为易感猪群,一旦感染则出现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感染该病后成为带毒猪群,使同群猪受到野毒侵袭,导致抗体被不断中和,猪群免疫保护时间缩短,而且会在群体中持续排毒,在非二点式的连续生产的猪场,生长育肥猪与母猪之间形成循环感染链,造成发病不断。 从猪场送检血清的检测结果中发现,目前大多数猪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不太合理。中山白石猪场生产总监杨玉坚送样品至广东农科院,检测伪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结果显示:在伪狂犬病毒阴性场,4周龄、8周龄、9周龄、10周龄的仔猪母源抗体的中和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0%和80%;在8周龄仔猪抗体水平合格率仍有100%,如果在此时肌肉注射伪狂犬疫苗,免疫后25天检测中和抗体合格率只有8.3%(1/12),说明在8周龄母源抗体还较高时注射伪狂犬病疫苗,不仅不会产生免疫力,而且伪狂犬病疫苗病毒还会被母源抗体中和,容易导致免疫失败。目前大多数猪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都在7~8周龄,有的甚至在母源中和抗体水平还很高的4~5周龄就免疫,也许这正是目前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按理来说,母猪伪狂犬野毒阳性场的母猪抗体水平应该更高,仔猪母源中和抗体水平也应该更高,所以,初次肌肉注射免疫接种时间更应往后推迟,但很多人认为伪狂犬野毒阳性场需要提前接种,这样做是否适当,需要进一步验证。 有必要指出,个别猪场只对母猪进行免疫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由于一般伪狂犬病疫苗的母源抗体存在约10~12周,母源抗体消失后,仔猪阶段未免疫的生长肥育猪即陆续开始感染伪狂犬病毒,虽然临床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低,但成为带毒猪后,在应激因素作用下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出现呼吸困难、生长慢、耗料多、料肉比高等现象。因此,仔猪是否注射疫苗,将决定猪场能否有效控制伪狂犬病。 |
上一篇:鸡病快速诊断指南一览表
下一篇:禽呼吸道病久治不愈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