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规模化猪场对猪流行腹泻疫苗持正面评价,但对不同的疫苗保护效果却有较大争议。有一半以上的猪场对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整体评价不高,不再使用此类疫苗,并将此苗的免疫从免疫程序上删去。但是检测结果显示,在一些从未使用过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养殖场内,一周到两周龄的乳猪,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法)仍能检出猪流行性腹泻抗体,以OD值0.4为阳性的临界标准,抗体常在0.6~1.6,其中有一部分猪场,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扩增法(PCR法)还能检出一定量的病毒,即部分猪只在产生抗体的同时还带有病毒血症,这说明野毒仍在一定的区域内流行,显性或隐性感染这些未做免疫的猪场。比较奇怪的是,一些猪场乳猪却在第一周并不发病,呈隐性经过,这预示着,一是野毒对猪群猪只的感染量可能较小,或者乳猪接受了母源抗体,或者这个野毒株可能是个弱毒株。下面就猪流行性腹泻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述,供同行和专家参考指正。 1、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差的原因 在我国猪流行性腹泻主要表现在一周内的乳猪大量死亡,存活下来的乳猪产生的抗体,血清型只有一个,但病毒的表位蛋白(S)、小膜蛋白(E)、膜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及其受控基因却会随病毒的复制发生一定的变异,其中以S蛋白最明显,尽管它的变异比流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要慢。病毒的这种变异就会在疾病发生和表现上有一些差别,甚至较大差别,这是养猪场对不同疫苗评价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疫苗株,无论是国产还是国外进口,对不同流行区野毒株的保护率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幅员辽阔,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筛选适合当地情况免疫原性好的毒株进行免疫,而不应该一个毒株卖遍全国,让养猪场自己根据使用的经验来选择哪个疫苗株好,哪个应用效果较差,因为这样的选择,一是在猪病复杂的情况下猪场本身的科学鉴定成分严重不足,二是这样“盲目”选择,对许多养殖场来说,付出的代价太大,成本太高。看一些免疫猪场的生产记录,有的一天内死亡乳猪就高达700多头。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可以在非洲绿猴肾杂交瘤细胞(Vero细胞)上进行。可以用大小蚀斑来辨别和纯化病毒,细胞的培养需要添加胰酶。病毒产量的增加,可以通过添加氨基肽酶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染色体整合的方式将这个蛋白的基因整合到Vero细胞上,培育高产细胞系。弱毒株的获得可以自然分离,也可以通过强毒株的长时间高代次传代弱化来获得。 2、对当前该病不同防控措施的看法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调节,目前并不清楚它是以体液免疫为主还是以细胞免疫为主,这需要关闭T细胞或B细胞的发挥作用的途径来判别。 疫苗株是否适合某一地区,可以将疫苗株与当地野毒株进行基因比对,看其在基因进化上的亲缘关系,也可以通过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血清学的鉴别来进行。能进行多毒株单因子血清与多毒株之间的结合试验,这样得到的覆盖率数据会更可靠。 一些遭受此病困扰或损失严重的养殖场,在流行性腹泻的高发期往往采用“返饲”的方法来对抗。所谓“返饲”,是指用病死猪的组织、器官甚至粪便,饲喂母猪以产生免疫力,保护下一批乳猪。但要注意病死乳猪的病原的复杂性和腹泻病毒的局部性,不能将含有猪瘟、蓝耳、伪狂犬、沙门氏菌等有害病毒、细菌的组织给母猪,同时要注意腹泻病毒大部分在猪的小肠部分,所以,采样时可以只采小肠组织,同时要注意时间,时间太长的小肠组织,细胞会崩解,病毒也会失活,免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些养殖场还将小肠组织做成自家苗,这种自家苗效果更好一些,但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去做。以下几个步骤要格外注意:及时取出小肠进行清洗、剪碎和多次冻融,进行组织捣碎,先用已消毒的纱布粗滤,然后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加甲醛振荡灭活,中和甲醛,再次离心取上清液,取样做小鼠毒性试验,合格后冻存备用。 关于此病的治疗,有学者提出专用血清和免疫球蛋白有较好的效果。关于猪腹泻病卵黄抗体的看法,科研工作者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好,有的认为不好。效果不好的原因:一种情况可能是毒株不对型,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同株病毒抗原在禽类体内产生的抗体与哺乳动物产生的抗体的蛋白结构不同所致。 |
上一篇:黄毓茂:蓝耳病的现状及防控思路
下一篇:奶牛乳头管闭阻防治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