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战略

副猪嗜血杆菌与Glasser氏病研究进展

日期:06-06 作者:佚名- 小 + 大

    1.4 毒力和毒力因子
    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迄今尚未搞清。血清学分型通常要考虑到与毒力的关系。用血清5、10、12、13和14型菌株经腹腔途径感染SPF猪,其发病和病死高峰集中在4d之内,因此认为,它们强毒血清型;血清2、4和15型引起多发性浆膜炎,无死亡,为中毒力型;剩下的血清型(3、6、7、8、9和11)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为无毒血清型(Kielstein and Rapp-Gabrielson, 1992;Amano 等,1994)。从病猪呼吸道和其它部位分离到菌株,血清型别相似,有血清2、4、5、12、13和14等型。北美地区血清型流行状态的调查结果表明,呼吸道以外部位分离到的菌株,血清型主要是1、2、4、5、12、13和14,以及许多还不能分型的。来自健康猪上呼吸道的,主要是血清3型和不能分型的。
    众所周知,巴氏杆菌科成员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毒力因子如荚膜、菌毛、脂多糖(LPS)、外膜蛋白(OMP)等。但是,副猪嗜血杆菌是否就产生这些毒力因子,以及它们与本菌的毒力是否有关,目前还知之甚少,彼此矛盾之处颇多。
    有人运用人工感染试验研究了荚膜与毒力的关系。据Little和Harding(1971)以及Morozumi和Nicolet(1986)报道,从健康猪鼻腔和病猪病料中获得的菌株,带荚膜的并不多。
    Munch等(1992)证明,副猪嗜血杆菌在体内传代后能够生成菌毛样结构,但其致病作用不清楚。
    LPS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但是,Zucker等(1996)又未发现强毒株的LPS与无毒株的LPS有明显的差异。同样,Miniats等(1991)发现,用含有LPS和OMP抗原的菌苗免疫动物,仅是有OMP抗体的猪才能抵抗强毒菌的攻击。这些事实似乎表明,LPS不是副嗜血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后,Amano等(1997)进一步研究了LPS的致病作用,他用血清5型菌株接种动物后发现,血流中LPS抗体的出现与血栓形成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关。现已清楚,副猪嗜血杆菌的LPS具有与其它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相似的活性(Raetz和Whitfield,2002)。
    应用SDS-PAGE技术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的外膜蛋白(OMP)具有2个完全不同的生物型:生物1型和生物2型。由健康猪鼻粘膜分离到的菌株表达生物1型OMP,其分子量一为约68Kda,另一在23~40KDa之间。由Gl?sser氏病病猪分离到的菌株通常含生物2型OMP,其以约37KDa的优势蛋白为特征。后来,Oliveira和Pijoan(2004)通过全菌蛋白组分计算机分析证实了这些发现。
    副猪嗜血杆菌的另一个毒力因子可能是神经氨酸酶。Lichtensteiger和Vimr(1997)发现,90%以上野毒株产生神经氨酸酶。该酶在本菌的对数生长期末期开始表达。神经氨酸酶的作用是通过酶解而暴露为本菌定植和侵入宿主细胞所必需的受体。宿主的防御系统也可因降低粘蛋白黏性而遭到破坏。
    与毒力有关的毒素,至今尚未发现。Schaller等(2000)也排除了副猪嗜血杆菌具有产生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RTX(Apx)毒素相关的毒素的基因。
    Blackall等(1997)运用多座位酶电泳(multilocus enzyme electrophoresis,MEE)技术试图分析呼吸道以外分离株与呼吸道分离株之间的区别。结果是,他们不仅揭示了不同来源菌株间的巨大不同点,而且发现了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间的巨大差别,研究人员把它们分为2个MEE主群,但是,也没有发现菌株分离部位与MEE群之间的关系。
    Hill等(2003)运用差异RT-PCR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研究了菌株1185(血清5型)的毒力。该菌在与急性病例相似的40℃高温条件下生长后,作者发现有7个基因在表达,它们分别与fadD(脂肪酰基辅酶A合成酶)、apaH(二腺苷四磷酸)、pstI(磷酸转移酶体系酶Ⅰ)、cysK(半胱氨酸合成酶)、StD(Na+和Cl-依赖离子转运蛋白)、HSPG(哺乳动物基底膜特异的肝素硫化物核芯蛋白前体)和PntB(吡啶核苷转氢酶)基因同源。15个血清型都有相同的表达。它们与毒力因子的关系尚在研究中。
    1.5 分子生物学分型
    基因分型的方法已被用于副猪嗜血杆菌菌株的分类。此类方法与血清分型法比较,特征比较明显。通过鉴定菌株DNA图谱后发现,某些DNA图谱可能与毒力有关联,如由全身感染分离到的菌株与非致病性菌株截然不同,前者各菌株间同源性相当高(Oliveira等2003)。
    Smart等(1988)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法(REE)研究了SPF猪群和常规猪群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布情况,在绝大部分SPF猪群,都可以发现相似图谱的菌株,而常规猪群菌株的图谱十分复杂。发病场病猪体分离到的菌株,其图谱亦相似,但与同一猪群由健康猪鼻腔分离到的菌株图谱不同。
    基于重复元件的PCR(repetitive element based-PCR,rep-PCR)技术也被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基因分型。该法先通过ERIC(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引物扩增大小不同的DNA片段,再经电泳分离来揭示特异基因组图谱。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即使是相同血清型的菌株也可分辨出不同的DNA图谱。研究发现,能致死病猪的菌株并不多,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DNA图谱(Versalovic等,1991,1994;Woods等1993;Rafiee等,2000;Oliveira等,2003)。

上一篇:我国主要猪传染病防治研究进展

下一篇:美国谷物协会对我国蓝耳病防控措施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