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

杨汉春:主要猪病的流行现状问题和控制对策

日期:12-17 作者:杨汉春- 小 + 大

    (3)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母猪群阳性,但繁殖不受影响;生长猪群感染且发病。
    a) 强化猪场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群的循环和传播。
    b) 适当使用减毒活疫苗,依据生长猪的感染和发病阶段(根据现场和实验室诊断),提前3-4周对生长猪群一次免疫。
    c) 控制感染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性疫病。
    d) 引进的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e) 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蓝耳病活疫苗的使用。
    (4)蓝耳病疫情发生猪场:指母猪存在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经实验室确诊为蓝耳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可表现为发热等症状,低致病性蓝耳病可能无症状。生长猪群也表现临床症状(哺乳后期、保育猪、生长育肥猪)。
    a) 使用减毒活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i.母猪:配种前一次免疫;
    ii.生长猪群:依据感染和发病状态(根据临床和实验室确诊),提前3-4周进行免疫,可间隔1个月免疫1-2次。
    b) 控制发病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感染。
    c) 强化猪群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群的循环和传播。
    d) 病死猪、粪便、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e) 引进的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f) 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
    二、仔猪病毒性腹泻
    杨汉春教授坦承,对目前流行的仔猪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控制方法,他的实验室也只进行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1、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
    经过检测,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的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变异毒株。这个毒株和韩国的毒株十分相似。但和目前的疫苗毒株差异较大。因此从抗原性上说,现有的任何疫苗毒株均不能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我们从养猪生产上也发现,疫苗的免疫效力很差,因为缺少针对现有流行毒株的疫苗。
    从2010年开始出现的仔猪腹泻肆虐中国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11-2013年期间,该病主要流行于规模化猪场,引起新生10日龄以内仔猪接近100%的死亡。从2013年开始,发病有缓和的趋势。但是,从2013年开始,在美国爆发本病,造成美国养猪业的巨大损失。美国的流行毒株和亚洲国家的现有流行毒株比较相似,现在怀疑的传入来源主要是两个:一是人,二是血浆蛋白原料。杨教授比较倾向于由人传入。
    2、主要的临床表现:
    (1)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其中以3-10日龄的仔猪死亡最为严重。
    (2)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整窝发病,整窝死亡。发病率100%,病死率80-100%。
    (3)发病猪呈水样腹泻。
    (4)其它阶段的猪和母猪也有发病,但发病轻微或不表现临床症状。
    (5)发病猪场疫情可持续1个月以上,死亡仔猪数千头,经济损失巨大。
    3、控制对策。
    (1) 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或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对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编者注:目前的疫苗与流行毒株差异大,使用疫苗是否有效,杨教授并未讲明。另我国目前尚未批准活疫苗上市。】
    (2) 产房严格卫生消毒。杨教授建议:一旦疫情发生,应果断将所有发病仔猪全部清除,将母猪转走,清空产房,并严格空栏消毒。猪场有的将就治疗病猪,结果会导致病毒在猪场持续存在,得不偿失。
    (3) 发病猪场应切断病原的传播。发病后除了产房,更要注意猪场其它场所的卫生消毒。病猪粪便中存在大量病毒,可随着人员及工具的移动带入生活区。曾在猪场老板的办公室、人员的靴底检出大量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因此人员、用具的清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4) 返饲在规模化猪场不提倡。虽然返饲的措施是许多猪场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常用方法,但是杨教授不提倡在大型规模化猪场使用返饲的方法,原因是容易导致病原在猪场环境中扩散。杨教授认为,如果是一个中小型的猪场,返饲可以起到较好效果,也推荐使用。但是母猪超过2000头的规模化猪场采用返饲措施的风险较大。

上一篇:猪腹腔注射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禽流感“饥饿疗法”的罪与罚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