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口蹄疫的发病率大幅增加,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其极快的传播速度常让养殖户朋友们防不胜防,闻之色变。口蹄疫是不是真的就是不治之症了呢?通过剖析口蹄疫的本质我们不难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传播方式是气溶胶(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因此其传播性极强,顺风而动。 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同样离不开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猪三者构成的链条,其流行强度、波及范围与病毒株、宿主抵抗力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口蹄疫对于哺乳仔猪来说是最为棘手的,哺乳仔猪患口蹄疫时往往由于心肌炎出现快速死亡,在猪场实习过程中就曾遇到晚上关灯前小猪正常,早晨检查时成窝死亡,没有任何表面症状,死亡极快,这些猪只多由心肌炎致死。 而其它日龄的猪只,除恶性口蹄疫外导致的心肌炎外,其它多为高热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致死,而近些年来发病程度有所减弱,猪只往往处于小高热状态,养殖户看到猪只吃料认为猪只没有发烧,忽略关键时候的治疗,造成猪只死亡。(有人认为口蹄疫不适合注射药物治疗,因为注射会促使猪只心肌炎死亡,其实这个观点有很大的误区,大多数猪只是没有心肌炎的,那为什么注射治疗容易“打死猪”呢?这是因为在猪只发病的时候没有及时的治疗而造成了后期的肺炎,肺功能严重衰竭,这时其实任何较大的应激都会造成其肺衰竭死亡。) 那么既然要及时治疗必然要做到及时发现,那我们如何做到及时发现呢? 口蹄疫在发病的前期会出现蹄壳发白的现象,伴随着有瘸腿增多,吃料减少,而且如果猪只此时正好有咳嗽的,治疗的时候咳嗽不仅不会减轻,反而会边用药咳嗽却在加剧,这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跟养殖户讲明这个道理。 口蹄疫发病程度与有着一个较好控制却最为关键的因素:通风 通过前面我们知道口蹄疫的传播方式是气溶胶,而其要达到致病那么就要求空气中有一定浓度的病毒,这也就是为什么通风极其关键的原因:这与流感的防治很相似。 另外影响口蹄疫发病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环境湿度 环境湿度的增大会增加口蹄疫病毒在空气中的积聚量和接触机会,这就大幅提高了病毒传播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口蹄疫发病期间要减少冲栏的原因,而通风的配合又能够降低空气湿度。 口蹄疫除心肌炎外致死的一个关键是发烧引起的肺炎,发病猪只鼻盘破溃、蹄壳脱落时是猪只发烧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如果此时不及时采取措施极易导致肺炎引起猪只死亡。 2、防制:了解了口蹄疫的真面目那么我们的预防和治疗也会更有针对性 在改善环境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方法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 3、预防:种公、母猪保证每年2~3次疫苗接种,育肥猪至少一次以上。 可能有一部分养殖户认为免疫没什么作用,免了三次还有发病的,不免的有不发病的。我们一定要明白免疫并不一定能防住口蹄疫,但免疫能够减轻口蹄疫的发病程度,减小死亡率。另外通过实践在第一次免疫半个月后再次免疫一次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猪只的本身的抵抗力是很重要的。 4、治疗:饮水中加入VC+葡萄糖。补充能量、减少应激。 发病猪应多考虑护理的重要性,清洗伤口,碘酊消毒,地面铺设软草,减少二次伤害。 口蹄疫的防制可总结为: 防疫要做好,蹄壳白,要小心,广通风,少冲栏,防感染,保护肺部很重要,关键时候要退烧。 |
上一篇:生物安全必读:病原传播的十种方式
下一篇:蓝耳病对猪群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