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判断一批蛋鸡经济效益的好与坏关键是什么呢?无外乎两点:其一,产蛋率的高低和料蛋比,产蛋率越高、料蛋比越低则养殖效益越大;其二,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高峰期持续时间越长则效益越大。近年来,常常会遇到高峰期蛋鸡产蛋率突然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除了减少产蛋而造成的直接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如不及时治疗,以后的产蛋率不可能恢复至应有的产蛋状态。所以,这种现象成为广大蛋鸡养殖户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供广大养殖同仁参考。 1 引起产蛋下降的根本原因 1.1卵巢炎和输卵管炎 1.1.1家禽产蛋生理特点 家禽卵生繁殖方式,是最为敏感的生理功能。因此在高产状态下,产蛋极易受到各种应激因素影响。家禽呼吸主要靠气囊,其次是肺,尤其是气囊广泛分布于胸腹腔,是多层膜状结构,通过微细血管交换空气中的氧气,故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管理不善,消毒不严,通风不良,导致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悬浮于空气中,从而导致禽体经常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干扰,在一定的条件下,致使禽群发生呼吸道病,影响卵巢和输卵管的正常功能。 1.1.2家禽生殖系统的构成 家禽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两大部分组成。输卵管由输卵管伞、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五部分组成。家禽在产蛋时,输卵管阴道部包裹禽蛋排出体外,因此排出体外的部分阴道部极易接触笼具、粪污,轻者导致输卵管炎的发生,重者继发卵巢炎的发生。 1.1.3禽蛋的形成过程和时间 禽蛋的形成过程:卵巢排出成熟的卵子(蛋黄)后,通过输卵管伞的短暂停留,进入蛋白分泌部,形成蛋清,后下行入峡部,形成蛋白膜、壳内膜,然后进入子宫部,在此期间注入子宫液,使蛋重几乎增加一倍,最后形成蛋壳后通过阴道部而排出体外。 成蛋排出体外后约1小时左右排出下枚卵子(蛋黄),卵子在输卵管伞停留34分钟,在蛋白分泌部需3小时,在峡部需74分钟,子宫部需18-20小时,通过阴道部一般不足10分钟时间,故禽蛋形成共需24-26小时。 综上所述,卵巢炎是导致产蛋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卵巢受到病原的侵袭形成炎症,致使卵子(蛋黄)生长发育受阻,从而禽蛋形成时间则明显延长,产蛋数量的减少,表现为产蛋率下降。 输卵管炎是导致蛋重下降和蛋壳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一枚正常的禽蛋,蛋清约占蛋重的65%,蛋黄约占30%,蛋壳约占5%,输卵管炎发生后,出现砂皮蛋、薄壳蛋、无壳蛋、阴阳蛋、白壳蛋等蛋壳质量下降的现象,还会出现蛋个变小、蛋重降低等现象。因此,输卵管炎发生后,蛋清和蛋壳形成、色素沉积受阻。 1.2营养不良 在产蛋期间只有充足而源源不断的营养供应,才能满足禽蛋的正常形成,保证蛋禽高产稳产的产蛋性能。对于蛋禽来讲,饲料能量的高低决定产蛋率,而饲料蛋白含量决定禽蛋重。当饲料能量不足,或水分较高,或夏季高温采食量不足而新陈代谢加剧,维持需要更为突出,家禽则出于保障生存需求,必然萎缩生产需要,最终导致产蛋数量减少、蛋重减轻,表现为产蛋率和蛋重的下降。 1.3应激 家禽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为适应强烈或长时间的应激,初期体内会先产生肾上腺髓质激素,使机体进入短期性应激状态,随之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使机体进入长期剧烈应激状态,干扰下丘脑正常内分泌的调节,使机体排卵诱导素和催产素分泌减少,卵泡不能正常发育和成熟,延缓禽蛋的形成,从而导致产蛋量下降。 2 当前产蛋下降的主要原因 就深秋以来,产蛋鸡的产蛋下降而言,可以说每年都会有,这跟饲养管理、气温变化、病菌活动频繁等因素有关。大致有以下几种: 2.1饲料营养浓度较低 在全国各大养殖区,由于各地饲料工业不平衡,东北蛋鸡养殖区夏秋季采食量达到125g,冬春季节接近150g,而在大中原区域蛋鸡采食量超过110g就很少很少。东北市场由于玉米收获之后多为冻干,饲料水分相对较高而能量较低,若控制采食,必然会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家禽则出于保障生存需求,必然萎缩生产需要,最终产蛋率和蛋重的下降。 2.2饲料水分较高 蛋鸡养殖过程中,不难发现每年的初冬季节均会发生一定比例的产蛋缓慢下滑现象,其实质是由于玉米水分相对较高而饲料能量较低所致。时至深秋与初冬,新玉米已大量用于养殖生产,新玉米相对来讲,水分含量较高,固然能量相对偏低。而在蛋禽饲料营养中,饲料能量的高低决定产蛋率,而饲料蛋白含量决定禽蛋重。因此,用新玉米作蛋鸡的主要能量来源不如之前的陈玉米,蛋鸡除表现为常有拉稀现象或拉稀更严重外,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产蛋下滑现象。 |
上一篇:识别病羊有十法
下一篇:徐京生:冬季商品肉鸡疫病处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