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H7N9”事件导致消费者心理恐慌,抑制了正常的鲜蛋消费需求,对我国蛋鸡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2013年下半年商品代蛋鸡场雏鸡补栏数量急剧下降,2014年上半年在产蛋鸡存栏持续减少,鲜蛋产能下降,供给明显不足。2014年3月份以后,鲜蛋价格逐步走高,商品代蛋鸡场实现盈利,整个蛋鸡行业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正在逐渐恢复新的平衡。 第一部分 当前我国蛋鸡市场现状 1、鸡蛋价格曲线 2014年上半年全国蛋鸡主产区鸡蛋出场均价为4.01元/斤,比历史同期最高的2011年(均价为3.77元/斤)高出0.24元/斤,增长幅度为6.4%。除1—2月份均价低于2011年和2013年同期外,3—6月份鲜蛋均价创历史同期最高,达到4.20元/斤,其中最高的5月份均价达到了4.60元/斤。 2、淘汰鸡价格曲线 2014年1—3月份全国各地淘汰鸡均价为3.59元/斤,为近年历史同期最低;4—6月份均价为4.64元/斤,除较2011年同期的5.17元/斤略低外,比其它年份同期均高。其中,5月份均价达到5.28元/斤,超过历史同期最高的2011年(均价为5.21元/斤)。 3、鲜蛋盈亏界点曲线 自2013年3月底爆出“H7N9”之后,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全国各地鸡蛋出场均价为3.73元/斤,而同期的鸡蛋盈亏界点(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均值为3.74元/斤。除2013年8—9月有盈利外,其他月份基本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2014年3—6月份鲜蛋社会平均盈利水平为0.65元/斤,其中盈利水平最高的5月份达到0.99元/斤。 第二部分 2014年蛋鸡市场现状的成因 自2013年3月底至2014年2月份,我国蛋鸡市场持续低迷,企业普遍亏损。3月份以后鲜蛋价格逐步走高,商品代蛋鸡场实现全面盈利。但是,由于之前长时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商品蛋鸡场普遍资金紧张,发展动力不足,在3月份以后蛋价逐步走高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选择了延期淘汰大日龄鸡群,在商雏补栏上积极性并不太高,导致父母代蛋种鸡场的种蛋利用率依然偏低,种蛋及商雏销售价格也不高,经营业绩普遍不佳。 导致我国蛋鸡市场1-6月份表现的具体原因如下: 1、“H7N9”的直接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2014年上半年我国蛋鸡市场的表现,主要是受“H7N9事件”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父母代蛋种鸡年引种量(祖代场自养父母代+地方父母代场引种)基本保持稳定,总引种量大约在1850万套上下。因此,从全国父母代场的平均种蛋利用率基本可以判断商品代场的补栏情况。从图4可以看出,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地方父母代场平均种蛋利用率为36%,祖代场自养父母代的种蛋利用率较高,平均利用率以90%计,按加权平均计算,期间总的平均种蛋利用率也只有55%左右,较正常年份的平均种蛋利用率85%大约减少30个百分点,按比例大约较少35%左右。这就导致了2014年年初以后在产蛋鸡存栏持续减少,鲜蛋产能下降,供给明显不足;同时后期的政策纠偏和行为规范,使消费者的理性需求得以释放。双重原因促使鸡蛋及淘汰鸡价格理性回归。 2、肉鸡行业的间接影响 近几个月,随着“H7N9”对家禽行业影响的趋于减弱,鸡肉消费需求有所增长,加之白羽肉鸡生产前期长时间的被动减量,鸡肉库存有所消纳,销售价格有所提高,对淘汰蛋鸡和鸡蛋价格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3、季节因素与流感疫情的影响 商品代场在2013年8—9月份普遍盈利的情况下,出于对流感疫情(H5N1)的恐惧,选择在2013年9-12月份进鸡的客户少之又少,因为这个时段进鸡,产蛋高峰期躲不过来年3-4月份的流感高发期。这加剧了2014年上半年商品代在产蛋鸡存栏减少,鲜蛋产能下降,以致供给减少和价格提升。 4、假期与节日因素的影响 2014年2月份与农历马年正月正好重叠,由于春节期间人们的食品消费多元化以及节前储备,以及学校放假,导致主要团体性消费需求减少。正月历来就是传统鸡蛋销售淡季,这是2014年2月份鸡蛋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 蛋鸡市场后市预测 由于在2013年4月份至2014年2月份持续近一年的时间内,我国商品代蛋鸡场雏鸡补栏数量持续大幅较少,因叠加效应导致从2014年年初开始全国在产商品蛋鸡存栏持续下降。通常蛋鸡产蛋周期为一年,鲜蛋供给不足的局面至少要维持到2015年“五一”前后。由此推断,在没有新的重大突发事件干扰影响正常消费需求的前提下,这段时间鸡蛋价格整体会在相对高位运行,商品代蛋鸡场的经营业绩会比较好。由于鲜蛋供给不足和中秋、国庆两节需求拉动,2014年蛋价峰值出现在8-9月份的概率较大。 结语:近年来,我国蛋鸡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良种国产化率显著提高,提升了我国蛋鸡产业的国际地位。同时,整个蛋鸡行业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化饲养、专业化生产、标准化配套、区域化供给及合作化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改善人民生活和维护物价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呼吁社会各界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应本着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避免伤及无辜以致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