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

驯化是当前猪场蓝耳病防控的实用方案

日期:08-16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1.2 加速清除病毒血症、抑制带毒猪排毒的工具
    当蓝耳病在猪群中处于活跃期,封群是相对保守但比较有效的方法。蓝耳病不像伪狂犬病,没有终身带毒的猪存在,只有持续感染的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在闭锁的群体里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封群期间不引进后备猪,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封群前要准备好半年的后备种猪。及时做好每次卖猪时出猪台的消毒,不使用外来种公猪精液。通过封群来清除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需要很长时间,很多感染猪在封群期间死亡。在饲料中添加爱乐新饲喂猪群,抑制蓝耳病在猪体内复制,减弱蓝耳病对肺部损伤,加快猪群清除病毒血症的进程。将那些蓝耳病带毒严重的母猪淘汰很有必要,淘汰的标准下文会有阐述。三个方法可以同时进行。
    2 维持蓝耳病感染动态平衡的管理措施
    除了运用驯化蓝耳病的两种工具外,还需要猪场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配合达成蓝耳病在猪群中动态平衡的目标。
    2.1 杜绝外源血清型蓝耳病对猪场稳定猪群的冲击
    2.1.1 慎重引种
    一个规模化猪场要尽量做到慎重引种、少引种。引种后一定对后备种猪做好隔离驯化工作,目的是阻止外来蓝耳病血清型混入本场,同时让所有的后备母猪感染,从而对本场的同源PRRS病毒产生免疫力。隔离驯化在专门的隔离舍进行(距离生产区猪群越远越好),时间尽量长些。种猪进场前要检测蓝耳病抗体及血清型,选择本场内准备淘汰的未孕母猪与之接触,饲喂蓝耳病带毒组织如粪便、流产胎儿、发病仔猪肺等,驯化过程中及时检测后备猪群感染情况,理想的结果是IDEXX ELISA试剂盒检测蓝耳病S/P值先升后降,数值稳定在0.8-1.5之间,血清型与本场猪群同源性不低于80%。制作血清注射后备猪,可以缩短驯化时间,但一般都不少于60天时间。
    2.1.2 尽量不使用外来种公猪精液
    为防公猪精液带毒传播蓝耳病,不推荐使用本场之外的精液,特别是蓝耳病阳性猪场。供精站由于群体小,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做到蓝耳病净化,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
    2.1.3 卖猪时做好消毒工作
    运猪车几乎每天出入各个猪场与屠宰场,运猪车上PRRSV很容易通过空气或猪场工作人员等途径进入猪场,所以猪场卖猪时一定做好消毒工作,挑出的育肥猪不可返回猪群。美国猪场的做法是清洗、消毒之外还要对车辆进行烘烤,75摄氏度下烘烤10分钟,值得借鉴。
    2.2 避免蓝耳病在场内猪群之间传播、交流
    2.2.1 及时淘汰蓝耳病排毒母猪
    防控PRRS的重点在于限制病毒在生产各环节的传播,关键措施在于稳定母猪群,及时将那些蓝耳病带毒的亚健康母猪淘汰很有必要。连续2次ELISA抗体检测数值都高于2.0以上,有眼结膜炎、背部有出血点、繁殖性能差的这部分母猪不但不能为猪场创造效益,还不断散毒,感染其他母猪。蓝耳病带毒的亚健康母猪所产仔猪大多天生带毒,与其他猪只混养危害极大。同理,产床、保育和育肥阶段明显有蓝耳病症状的病弱猪及时做好隔离或淘汰,减少蓝耳病散毒传播的来源。
    2.2.2 避免寄养
    不要寄养出生24小时以上的仔猪,最大程度使仔猪跟随亲生母猪。有些母猪有很高的抗体,足以保护小猪度过哺乳期,如果把带毒猪放到本身不带毒的仔猪群里,其母源抗体的保护期可能2周左右就结束,就使仔猪在产房就感染蓝耳病。
    2.2.3 全进全出
    母源抗体消失后,蓝耳病的重新感染主要发生在保育期,所以保育舍的清空与彻底消毒相当重要。保育舍彻底清空消毒后再进下一批猪,避免不同批次猪群间蓝耳病传播感染。同理,有条件的猪场,育肥舍也做到消毒清空一段时间后再转入新的猪群,做到真正的全进全出,保证准群的单向流动,。
    2.2.4 更换注射用的针头
    猪场注射用的针头,最好每注射一头猪更换一个针头,如果做不到,起码保证每头种猪只用一个针头,育肥猪每栏一个针头。
    2.2.5 混群阶段饲料中添加爱乐新
    断奶转入保育和保育转入育肥这两个混群阶段,饲料中添加爱乐新,减弱混群应激,抑制蓝耳病在猪体内复制,保护蓝耳病对肺部损伤。为防其他细菌性疾病侵入,可以选择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与爱乐新配伍使用。

上一篇:牛羊阿卡斑病(新病)

下一篇:新母鸡病的病因分析与诊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