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羊肉受生产方式、资源承载能力和生产条件等制约,发展空间缩小。 1、畜牧业发展方式仍然落后,以饲草料基地为主的配套设施建设没有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草原畜牧业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和以数量扩张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生产品种和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草原超载过牧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全疆草原超载率最高时达70%,而与之相配套的人工草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远不能置换出退牧草原,牧区发展空间逐步缩小。 2、肉牛、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肉牛、肉羊良种繁育体系松散脱节,农区肉牛、肉羊生产基本上是阶段育肥生产和小家小户分散养殖,产业体系发展尚不健全,基本上没有畜源生产能力,畜源绝大部分依靠草原牧区供给。农区采取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发展肉牛、肉羊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区内目前尚无一家规模化自繁自育的肉牛、肉羊生产场。改良用种明显不足,在肉牛改良方面,全区年需更新种公牛1万头以上,而目前主要繁育场年供种不足2000头,每年种牛更新缺口8000多头,根本无法保证牧区黄牛改良方向。在小畜绵羊改良上,根据市场需要,牧区主要以发展地方优良肉用品种为主,并以区域划定改良范围,年供种量不足千头,很难满足区域内近百万小畜改良需要。 3、草原生态环境脆弱,草畜矛盾依然突出。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全区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遏制,但仍有8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存在着退化、沙化问题。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监测预警和防灾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草原征占用地与草原保护、牧民利益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牛羊肉生产、流通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十一五”以来,牧区牛羊生产受政策、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其饲养成本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总体幅度不大;农区牛羊饲养成本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1、牛羊肉生产成本逐年提高。牛羊肉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近年来由于草场退化,载畜能力下降,国家对草原加大了禁牧、休牧等政策的实施,对牧区牛羊养殖带来一定压力,有些牧民不得不减少养殖规模。牧民在家圈养与平原放养相结合的情况比较普遍,牛羊圈养育肥的比重有所提高。其以玉米、麸皮作为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必然推动养殖成本增加。现玉米价格已由2005年均价1.0-1.07元/公斤涨至2011年3月的1.8-2.0元/公斤,涨幅超过80%;麸皮由2005年均价0.8-1.0元/公斤涨至2011年3月的1.3-1.6元/公斤,涨幅超过60%;青储饲料目前也达到0.3元/公斤,棉籽壳、油渣、糖渣等辅料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二是幼畜价格上涨推动养殖成本增加。全区2006年羔羊和牛犊购进价格分别为200元和1200元,2010年则达到600元和2500元,涨幅为200%和108.3%。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养殖行业的人工费用也不断提高,据调查,牛羊养殖业对短工的需求量比较大,当前该行业人工工资已由2005年的每人每天18-20元左右上涨到目前的50-70元。人工成本增加也推动了整体养殖成本的提高。 2、牛羊肉流通、消费环节成本增加。牛羊肉从生产到消费,须经过收购、运输、检疫、屠宰、批发、零售等环节。调查数据显示,羊的检验检疫费用在2-4元/只,牛6-15元/头;屠宰羊场地费3-4元/只,牛10-16元/头;销售环节发生的费用主要是房租费,按照铺面大小不等,每年租金在2000-5000元不等。2006年以前这些费用在每公斤牛羊肉售价中占比为1元左右,目前已达到3元左右。近年来,由于新疆区内牛羊肉产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每年全区特别是南疆地区还需要从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等地调入牛羊肉,并且需要常年派人入驻当地收购。以和田地区为例,收购产生的费用折合到每公斤羊肉为1元左右。其次,由于成品油价格数次上调,运输费用上涨压力不断增大,从内地运输活羊到和田,每辆车运活羊250只左右,运费在2000元-2500元之间,折合到每公斤羊肉,运杂费约8元左右。 |
上一篇:牛羊肉价格连涨13年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