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方鸡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措施 1.品种资源受威胁状况。根据FAO建立的家禽品种濒危等级划分标准,对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受威胁程度进行了如下分类。 危险状态:萧山鸡、峨眉黑鸡、黄山黑鸡、兰坪绒毛鸡、瓢鸡、雪峰乌骨鸡、云龙矮脚鸡7个品种。 脆弱状态:灵昆鸡、太白鸡、河南斗鸡、高脚鸡、矮脚鸡、北京油鸡、狼山鸡、大围山微型鸡8个品种。 濒危状态:金阳丝毛鸡、边鸡、浦东鸡、吐鲁番斗鸡、中山沙栏鸡5个品种。 濒临灭绝:彭县黄鸡。 灭绝:烟台糁糠鸡、陕北鸡。 2.品种资源的保护措施。根据品种资源自身价值以及现有规模与消长形式,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层面上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第一,处于正常状态的一般资源,需要定期开展调查和监测群体的发展趋势,可以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根据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管理法规,参与品种资源的保护。第二,对于重要和数量呈现大幅下降的资源,可由县级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保护。第三,对于危险、脆弱的遗传资源,由省(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保护。采集血液和组织样。保存基因组DNA,监测遗传结构的动态变化。第四,对于濒危及濒临灭绝的遗传资源,由国家投资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采集血液和组织样,保存基因组DNA,监测遗传结构的动态变化。第五,针对技术力量薄弱的保种单位,开展品种资源保护内容和保护方法培训,提升资源保护的科学性。 品种资源保护原则和方法。我国地方鸡种数量多、分布广,要对所有品种进行保护工作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主要应实行分级保护。根据“重点、濒危、特定性状”的保护原则和急需保护品种资源的分布情况,由国家投入、地方匹配等多种渠道的集资方式,建成国家级地方鸡种资源基因库和地方性保种场,实施异地和原产地保护。 现阶段我国地方鸡资源保护主要采取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3种方式:(1)保种场是以活体保护为手段。在原产地建立的以保护地方鸡遗传资源为目的的单位;(2)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方为保护特定地方鸡遗传资源,在其中心产区划定的特定区域。除特殊地区外,地方鸡资源通常不采用保护区保护;(3)基因库是指在固定区域建立的以活体保护或低温生物学方法为手段,保护多个地方鸡遗传资源的单位(一般要求保存品种数量不少于6个);基因库保种范围包括活体、组织样、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活体保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地方鸡资源保护采用的主要形式。活体保种是采用原产地建立保种场和保护区的方式进行活体保存,对鸡而言应以建立保种场形式为主。 保种的对象是群体而不是某些性状或基因,最大的群体是一个鸡种,最小的群体是一个家系。与保种方法相关的主要因素有:(1)群体数量。家系保种的公鸡数量不少于60只,母鸡数量不少于300只。群体保种的公鸡数量不少于100只,母鸡数量不少于300只。在能满足保种条件要求下,保种数量越少越好,以求降低保种费用;(2)群体结构。各家系等量留种,每个家系选留1只公鸡后代,每只母鸡选留1只母鸡后代作为留种个体;(3)选配。采用随机交配方式,但要避免近交。(4)公母比例。以1∶5为宜。(5)监测。分子生物技术是监测保种效果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三)地方鸡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目的是应用,截至2012年3月,通过国家审定的肉(兼)用型鸡新品种(配套系)共计40个,每年推广种鸡数量约1000多万套,生产商品代鸡10多亿只。这些培育的新品种(配套系)大部分都是利用了我国地方鸡品种的血统。 第一种开发利用方法:直接利用。采用常规的育种方法对现有的地方品种进行适合于产业化生产的品种选育后,直接在生产上应用。选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性成熟、胫长、生长均匀度和产蛋率等,选育方法是群选法。 第二种开发利用方法:杂交配套。以地方品种为育种素材,经过系统选育后作为配套系的母本,选育的重点在生产性能、群体均匀度及体型外貌等方面,与快长专门化品系杂交组成多个配套系,配套生产商品鸡。 第三种开发利用方法:基因导入。将地方鸡种的特异基因导入到专门化品系,培育新的专门化品系。我国最近几年通过国家级审定的配套系和新品系几乎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培育的。 (四)特点 第一种开发利用方法的特点是采用本品种内选育,保持了地方鸡原品种的品质特色和基因纯度。 第二种开发利用方法的特点是利用杂交优势原理,使商品代性能和性状得到明显改进。 第三种开发利用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基因导入技术,使商品代性能和性状得到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