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5000多年的养鸡历史,但是长期以来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下,蛋鸡生产发展缓慢。为解决大中型城市鸡蛋供应的短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大城市在郊区开始发展工厂化养鸡。1975年在首都北京成立了机械化养鸡指挥部,派人到国外参观考察,回国后自行设计建起了国内第一个现代化的种鸡场——北京市种禽公司和第一个现代化的蛋鸡场——红星20万只蛋鸡场。以此为契机,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郊区建起了一大批国有或集体所有制的大中型蛋鸡场和种鸡场,我国蛋鸡生产进入了由农户散养向适度规模化、专业化过渡的阶段。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相继兴建起国有及集体所有制的大中型机械化养鸡场,其蛋鸡饲养规模一般都在数万只至几十万只。这些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养鸡场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我国养鸡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我国蛋鸡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个阶段在国有大中型养鸡企业的带动下,科技应用普及,产量迅速增加,规模发展迅速,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我国蛋鸡行业在一段时期内由“分散”走向了一定的“集中”。饲养品种由地方品种向世界专业化的优良品种转化。为了引进和推广良种,建立专业化育种场和孵化场。这个阶段的具体特点为:一是随着新的养鸡技术的开发和机械化程度的普及,生产经营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二是配套技术逐步建立,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环境控制、产品加工、疫病防控、管理措施等形成了一系列建设体系。 针对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副产品生产水平低下、产量少、市场供应不足、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国务院在1988年批准农业部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旨在“发展农副食品生产、保障城市供应”。在“菜篮子”工程政策、资金等因素的促进下,城市郊区家禽生产基地得以巩固和扩展,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农户开始涉足养鸡业,我国的蛋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形成竞争格局。在市场竞争中,国有大型鸡场因体制、生产成本等原因,普遍感到经营困难。反观农村养鸡专业户中部分重视技术、懂得经营者,则如鱼得水,迅速发展壮大。在一些先行获利者的示范带动作用下,逐步发展出专业化养鸡村、乡和县。这些农村蛋鸡集中生产地区的出现,对我国蛋鸡生产的合理布局和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取消对国有养鸡场的饲料补贴以后,地处城市郊区的大型国有养鸡场因远离粮食产区,饲料价格高,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也高,加上防疫困难和环保压力,普遍举步维艰,逐步退出了商品生产,转而进入种鸡、饲料等行业。由于我国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流通渠道也充分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不少运输鸡蛋的专业队伍,把集中生产区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鸡蛋大流通、全国大市场的格局。经过这次影响深远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后,农村养鸡成为我国蛋鸡生产的主体。但农村养禽普遍群体较小,每户数千只的较多。在这种小规模密集生产模式下,生产布局缺乏规划,饲养条件较简陋,生产水平普遍不高,环境污染和传染病威胁严重。2011年全国禽蛋产量达2811.4万吨,年存栏500只以上蛋鸡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9.99%,比2010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蛋鸡养殖总体上仍存在小规模养殖比例高,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控制能力不强,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蛋鸡养殖要向提高养殖规模,完善生产管理的方向转变。农业部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对促进我国蛋鸡生产水平、规范蛋鸡生产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在农业部畜牧业司的具体领导下,对我国主要省、市、区的蛋鸡养殖场进行全面考查。考查的内容包括养殖场场址、养殖设施设备、生产管理水平、疫病控制及产品安全、养殖场环境控制水平等方面,并对其进行评估打分,最终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303家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通过加强对这些示范场生产管理的指导工作、提升养殖场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强化示范场的引领示范作用,将有力促进我国蛋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