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最重要的疾病,特别是2006-2007年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爆发后,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虽然Hp-PRRS发病有所缓和,但其毒力仍未下降,发病群仍然呈高发病率与死亡率。 目前Hp-PRRS发病时临床症状呈多样化,体温升高、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症状与繁殖性障碍可能会同时出现。感染母猪群持续性排毒,成为猪场蓝耳病的主要感染源。 蓝耳病病毒不稳定,极易变异,新病毒株不断出现,呈持续性感染。此外,该病的致病机理、免疫机理上还有很多问题尚未研究清楚,给该病的防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目前我国蓝耳病防控中面临两个问题:一:临床新毒株层出不穷;二:减毒活疫苗滥用普遍存在。我国临床所分离毒株的基因组与致病性均呈多样性,虽然我国仍以美洲型为主,高致病性株感染占主导,但已分离到欧洲毒株的存在。很多猪场同时存在多个病毒株。目前我国多家疫苗企业上市了多种减毒活疫苗(V2332,CH-1R,JXA1-R,HuN4-F112,TJM-F92),活疫苗的滥用与盲目使用普遍存在,很多猪场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活疫苗,并不断更换活疫苗的厂家与毒株种类。杨教授认为:Hp-PRRSV活疫苗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对Hp-PRRS的防控有一定的效力,但其在安全性与免疫抑制上依然存在问题。某些免疫猪出现发热,甚至妊娠母猪出现流产。因Hp-PRRSV活疫苗免疫造成的其它疫苗(如猪瘟)的免疫失败及免疫猪群细菌性疾病增加的状况时有发生。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的滥用与不科学使用加重了我国PRRS临床发病的复杂性及其控制难度。 在控制策略上,依然强调采用以生物安全、疫苗防控、实验室检测与监测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生物安全方面,蓝耳病的传播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主,杜绝由注射、车辆、人员、猪只造成的PRRSV传播,我国目前已有多家猪场采用空气过滤的方式阻断PRRS的传播。 应根据猪场的感染状态与防控目标制定免疫策略,摒弃强制免疫、普遍免疫及频繁免疫的做法。建议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商品猪一生仅免疫一次。若蓝耳病感染保育猪的,可在断奶前免疫哺乳仔猪。若哺乳仔猪发生感染的,可在3日龄进行免疫。对于PRRS阴性与稳定的猪群,不建议注射活疫苗;经产且抗体阳性的母猪群也不建议免疫;可对后备母猪群在配种前1-3个月进行一次免疫。对于仔猪、保育猪及生长育肥猪感染时,利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也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测与监测,将猪群分为阴性猪群、阳性稳定群、不稳定群。确定猪场蓝耳病的感染状态后,仅对阳性不稳定群进行免疫预防。 |
上一篇:母猪子宫出血和子宫脱出的处理
下一篇:冬季养鸡场流感防控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