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动保产业进入垄断发展时期,跨国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辉瑞、梅利亚等国际巨头的垄断地位己经形成。由于欧美市场增长放缓,行业龙头纷纷实施全球化战略,触角伸向包括中国在内的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 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正式的动物保健产业尚未形成,动物治疗普遍使用人药,预防药和保健药领域的产业化更是几乎一片空白。1968年美国颁布《兽药修正案》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此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兽药法制化管理,从而正式把兽药从人药中分离开来。 二十世纪60-80年代,是动物保健行业的萌芽和成长阶段。随着专业化、工厂化养殖业的兴起和发展,庞大密集的畜群,流动频繁,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兽医服务开始面向健康动物,进入预防兽医产业阶段,扑灭烈性传染病和地方性流行病成为重点。因此生产兽用抗生素、化药、疫苗等动保产品的企业快速成长。 20世纪末是兽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养殖业向集约化发展,畜禽疾病由烈性传染病向慢性传染病、中毒病、营养代谢病和遗传病转移。集约化养殖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利润,兽医服务因此要考虑疾病对畜禽生产带来的损失和对畜禽生产性能下降造成的影响。兽医不仅要防病治病,还要参与养殖场的设计、生产、加工、营销各个环节的管理,把卫生防疫和健康管理结合,此时的兽医阶段为群体兽医阶段,也称效益兽医阶段。兽药产业因养殖业的发展而迅速壮大,兽药生产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大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补充业务板块。兽药广泛用于养殖业,抗生素和化药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动物发病率,促生长药物、添药饲料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方面作用突出,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动保产业进入垄断发展时期,跨国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辉瑞、梅利亚等国际巨头的垄断地位己经形成。由于欧美市场增长放缓,行业龙头纷纷实施全球化战略,触角伸向包括中国在内的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 据中国兽药协会统计,2011年年底,全国兽药生产企业1698家,以小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全国1410家填报企业中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1257家,占企业总数74%;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1亿元中型企业78家,占企业总数5%;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大型企业75家,占企业总数4%。兽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 根据2011年数据,我国动保企业中兽药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中牧一家,市场占比约为3.8%。中牧的市场份额占比较高,但由于中牧的收入主要依靠招标苗,在市场苗中优势不大,非招标市场仍然高度竞争。行业排名3~9名的企业销售收入均在3亿元以上,市场占比在1%~2%之间,排名第二的中国动物保健品公司的市占率也仅有2.1%,差距并不明显。目前,行业整体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 监管政策趋严进一步淘汰落后企业。2006年我国强制实施GMP政策,2012年又执行GSP认证改革。产业政策和监管体系的变更使我国兽药企业数量在上述两个时期急剧下滑。据统计,2006年前我国兽药生产企业接近3000家,至2009年末,企业数量已大幅削减至1500多家,淘汰比例接近50%。根据今年3月召开的广东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消息,广东目前有兽药经营企业4283家,相比GSP改革前减少44%。目前,我国的政策监管力度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更严厉的监管政策将陆续出台,对产业集中度提高起促进作用。 养殖规模化趋势促使产业集中度提高。随着规模化养殖比例的逐步扩大,养殖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市场对兽药质量和品牌的认可度亦越来越高,一大批无自主创新能力、只依靠简单模仿的小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行业将进入整合阶段,产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事件催化集中度提升。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速生鸡”事件、河南销售假兽药事件引起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社会监督将促使国家加大对全国制售假兽药、违法添加违禁药物的处罚力度。随着饲养向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发展,疫病防治必须转向预防为主,对优质疫苗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而养殖企业在选择兽药疫苗供应商时,也会更加注重企业的资质、产品品质、研发实力,对行业龙头企业的采购份额将继续提升。 |
上一篇:中小兽药企业如何打造中兽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