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控

日期:07-31 作者:阳光兽医- 小 + 大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 据病因曾被称为“多因子猪呼吸道病”、“复合病因猪呼吸道病”、“猪呼吸道病复合感染”等。1998 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猪病会议(IPVS)上, 提出了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的概念, 这一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
    当前有关PRDC的报道和刊出文献日增,且相关的学术会议或猪病讲座也往往以该病为主题进行研讨, 由此可以看出该病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病因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是由细菌、支原体、病毒、寄生虫和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
    1、病原因素
    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俗称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流感病毒(SIV)、猪瘟病毒(CSFV)、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包涵体鼻炎病毒(IBRV)等。
    细菌: 猪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巴氏杆菌(PM)、猪链球菌(SS)、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化脓杆状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
    寄生虫: 猪肺丝虫、弓形体、蛔虫等。
    其它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Mhp)、衣原体、附红细胞体、霉菌及霉菌毒素等。
    数十种病原在PRDC中往往以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形式存在。这种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在不同的猪群中又是不一样的。目前已证实最常见的原发病原有猪肺炎支原体、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继发病原有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尤其是Mhp、PRRSV及PCV-2在我国的猪群中感染带菌(毒)率高,难以清除,且均属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猪全身及呼吸系统的免疫抵抗力显著下降,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其它病原菌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增加PRDC的易感性。
    2、非传染因素
    环境因素:①猪舍的温度和保温区的温度过低或昼夜温差过大;②舍内湿度过大;③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差, 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灰尘多,灰尘中常常有细菌、霉菌或病毒, 易引起传染性肺炎的发生;④贼风严重;⑤圈舍设计不合理,对环境控制能力不强。
    管理因素:①未实行节律性生产和全进全出制;②不同来源猪群、不同健康水平猪群、不同免疫水平的猪群流动或混养;③未严格执行饲养程序,断奶日龄不一致;④应激因素,特别是对断奶仔猪造成严重应激或有的疫苗注射后应激反应强烈;⑤猪群密度过高。
    饲料因素:①营养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E 缺乏,降低猪只抵抗力;②日粮霉变或受污染,如黄曲霉素可降低猪抵抗力和引起免疫抑制。
    预防免疫因素:①免疫程序不合理或效果不理想,过度或不良免疫带来的应激反应;②消毒不彻底或措施不当带来应激反应;③未严格执行早期隔离制度;④未按计划定期驱虫。
    对PRDC病因分析时,人们往往只注重病原因素,忽略非传染因素,有时后者所起的作用远大于前者,尤其是处于规模化养猪初级阶段的中国养猪业更是如此。
    二、发病机理
    猪呼吸道自身有三道防线来阻止外源异物和病原体的入侵,第一道防线为鼻毛和鼻甲骨特殊结构,过滤阻止空气中灰尘和湿润空气;第二道防线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粘附清除病菌;第三道防线为呼吸道黏膜免疫防御机制,尤其是肺泡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溶菌酶杀菌、干扰素抗病毒、铁蛋白清除病菌等。
    引起PRDC病原体先后或联合作用,分别破坏了上述三道防线,从而引起发病。如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引起萎缩性鼻炎,破坏第一道防线;猪肺炎支原体麻痹和破坏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造成第二道防线的破坏;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破坏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猪流感病毒破坏黏膜纤毛系统,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伪狂犬病病毒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干扰机体的免疫力,这三者都会破坏第三道防线。
    另外,非传染因素作为非特异性致病因素,是许多病原感染的诱发因素或加重各种病原的致病作用,对PRDC的发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流行特点
    本病多爆发于7-8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有18周龄墙之称。但是,近年来,在我国PRDC的发病日龄和危害并不完全呈现“18 周龄墙”的特点, 它多以断奶后的保育猪和生长育肥早期的猪为主要发病群。另外,由于两型蓝耳病及圆环病毒病的广为流行,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高,我国PRDC的流行范围、发病死亡率也较国外严重的多,防治困难, 反复发生且难以清除。该病发病率一般在30%-70%,死亡率在10%-20%不等,猪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猪只不分品种、日龄、大小、季节均可感染此病,有时呈地方流行性。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多发。发病受环境影响较大,如猪群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的混群饲养,来自不同猪或不同来源的猪只饲养在一起,不良的饲养方式,猪舍温度变化过大,猪群因营养和疾病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等,都可引起猪场或猪群非传染因素的暴发和流行。

上一篇:猪群相互咬斗的原因和预防

下一篇:猪亚硝酸盐中毒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