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

鸡溃疡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日期:06-27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2013年4月3~6日,淮安区车桥镇一蛋鸡养殖户张某饲养的6 400只、75日龄蛋鸡突然发生以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排水样粪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张某曾先后使用痢菌净、氟哌酸和磺胺噻唑钠等药物进行治疗,不但未见明显效果,而且发病鸡和病死鸡逐渐增加,尤其在夜间死亡较多,共死亡520只,于是张某前来求诊。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溃疡性肠炎。
  一、临诊症状
  病鸡表现离群呆立,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缩颈,眼半闭,羽毛暗淡松乱,鸡冠失去血色呈苍白或蜡黄色,排白色水样粪便,也有排淡红或黄绿色粪便,粪便恶臭,发病鸡显著消瘦。
  二、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肠壁有小出血点,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表面有散在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坏死点,边缘或中心部有大片黄色坏死区;脾脏出血肿大,呈紫黑色。病程稍长的小肠、盲肠浆膜面可见周边有出血的黄色小溃疡灶,溃疡呈凸起或粗糙的豆形或圆形,个别融合成大坏死斑,盲肠粘膜大片坏死、脱落,盲肠扁桃体肿帐出血;偶见深层溃疡引起肠穿孔而诱发腹膜炎。其它部位无明显变化。
  三、实验室检验
  1、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脾作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杆状、两端钝圆、菌体平直、芽孢偏于菌体一端、能运动、周身有鞭毛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
  (1)无菌采集病死鸡肝畦、脾脏,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无细菌生长。
  (2)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接种于色氨酸磷酸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未见病原菌生长。再将色氨酸磷酸培养基放入厌氧罐内,37℃培养,24小时后长出白色、圆形、隆起、半透明的菌落。经涂片、染色和镜检,可见到与前者涂片镜检所见的菌体形态相同的菌体。
  3、生化试验
  挑选典型菌落接种糖发酵管,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果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鼠李糖、山梨醇。
  4、药敏试验
  该菌对丁胺卡那、阿莫西林、链霉素高敏,对痢菌净、氟哌酸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四、防治措施
  1、隔离发病鸡,迅速处理病死鸡
  立即对发病鸡进行隔离饲养,对病死鸡按照无害化的要求进行焚烧、深埋,同时对饲养环境和受污染的场地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2、选用高敏药物,及时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对发病鸡群投服丁胺卡那霉素,每克丁胺卡那霉素兑水10千克,每天饮2次,连饮5天;同时用阿莫西林在饲料中按800千克饲料加入100克的剂量,连喂5天。对未发病的鸡群按每克丁胺卡那霉素兑水7.5千克进行预防,每天饮2次,连饮3天。
  3、搞好环境卫生,强化消毒灭源
  定时清除舍内粪便、垫料,定期对养殖用具(如水槽、料槽等)进行清洗消毒,保持舍内地面干燥,对舍内外环境定期消毒。
  4、规范饲养管理,及早做好预防
  保证提供新鲜、营养全价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并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及良好的通风,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定期开展驱虫和药物预防。
  经采取上述措施36小时后,病鸡精神转好,采食量增加,死亡明显减少,至第3天死亡基本停止,1周后痊愈。
  五、小结
  溃疡性肠炎是雏鸡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育雏鸡和育成鸡,病原为肠道梭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被病原污染的设备、粪便、饲料、饮水是主要传播途径,饲料霉变、通风不良、潮湿高温、过分拥挤、卫生条件差、球虫病或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均是本病诱发因素。鸡场一旦发生本病,鸡舍就会被长期污染,不易控制和扑灭。因此,养殖户应高度重视该病的预防工作,有效避免诱发本病。
  一旦发生疾病,应立即就诊治疗,并在治疗前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有效的高敏药物,避免盲目用药而延误病情。治疗时要用足剂量,治疗彻底,以防耐药性的产生。

上一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下一篇:肉鸡肠毒综合征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