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兔业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规模化、工厂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区域化布局自然形成;优势产区发展稳定;产品加工势头旺盛;市场需求前景看好。 2012年形势分析 规模化发展形势明朗。经过几番的起伏波动,大浪淘沙,一些小养殖户纷纷退出养兔行业,一些基础不牢的养殖企业也相继转产。经过多年的风雨磨炼,一些经受住风雨的养兔精英逐渐站稳脚跟。根据我们的调研,尽管2012年较前两年养兔场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单位兔场的基础母兔数量在增加。目前国内基础母兔200只~500只的规模成为发展的主体和主流,但是,1000只以上的规模型兔场明显增加。可以预料,2013年饲养规模还会逐渐扩大。 工厂化养殖模式渐被接受。经过多年的摸索,养兔技术日臻成熟。特别是吸收国外先进养殖技术,改造传统养殖模式和设备,经过几年的风土化过程,养殖水平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有较大改观,工厂化养兔优势初步显现。一些代表性的养兔企业,引进国外肉兔配套系,建设现代化兔场,配置先进的养殖设备,实行人工控制环境,应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比如,以往一只基础母兔年出栏商品兔25只左右,目前多数工厂化兔场达到35只以上,有的已经达到45只左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可以预料,工厂化养兔在今后几年会加快发展,尤其是规模化肉兔生产企业会逐渐采用。 集团化发展引领兔业潮流。一些有实力的养兔企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养兔企业,而是以兔产业为主线的产、加、销、育,甚至跨行业经营的集团。以青岛康大、四川哈哥、内蒙古东达为代表的企业,不仅通过养兔自身得到发展,而且形成了跨区域生产经营的龙头,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养兔事业的发展。 品种的区域化格局自然形成。四川、重庆、福建、湖南和广东等省市,形成了以肉兔为主的格局;河北、河南、黑龙江、山西等省形成了以獭兔为主的局面,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形成“三兔”(肉兔、毛兔、皮兔)兴旺、协同发展的良好形势。其他省市自治区各有特色,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优势产业。 “大省”稳步发展,“小省”步伐加快。传统的养殖大省,如四川、山东、重庆、河南、江苏、河北、福建、安徽等省市,兔业稳步发展,湖南肉兔业发展快速,相对发展迟缓的如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新疆等省区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兔产品加工业发展旺盛。以往我国重产前、轻产后,深加工落后的局面一直限制了我国兔业的稳定发展。经过多年的痛定思痛之后,我国的加工业异军突起。以河北为代表的兔皮加工业规模宏大,大大小小的兔皮加工企业数千家,兔皮市场异常繁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兔皮的集散地和加工基地;以山东青岛康大、四川哈哥为代表的兔肉加工企业,摆脱了肉类作坊式传统手工加工的落后局面,现代配套设备、现代加工工艺和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生产出适 合中国人口味的兔肉食品,为兔肉的大众消费奠定了基础;以浙江省为代表的兔毛的加工取得巨大进步,尤其是在梳毛设备改造和加工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2013年发展建议 展望2013年,总体趋势看好,其中肉兔稳步增长,市场小有波动;獭兔养殖业依然在波动中发展,市场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但是由于2012年末寒冬在全球出现,裘皮市场会有明显反弹。因此,獭兔皮形势会好于2012年;毛兔与2012年基本一致,区域扩大,稳步发展,价格小幅度波动也很正常。 2013年在兔产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良种推广力度,规范种源管理。品种是畜牧生产的工具,在一个产业的产量增长中,品种的贡献率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要强化优种的推广力度,规范种兔市场。目前国内注册和正式验收的种兔场为数不多,种兔市场混乱现象严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上一篇:H7N9对肉鸽行业影响调查
下一篇:貉子的经济养殖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