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县蕨溪镇石坪村,一位90后的小伙子张平,因家中贫困毅然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养鸡,从“菜鸟”变成了准专家。他,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与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的创业路。2012年,养鸡年产值达到40多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从宜宾县蕨溪镇搭乘摩托车出发,经过十余公里、近半小时泥泞道路的颠簸,来到了小地名叫石梯岩的地方。再爬上一段蜿蜒石阶的小道,到达半山处闲置的村小校舍。在约3亩的校园里,一个年轻小伙,正在挥洒饲料,一群群土鸡争吵觅食。 贫:弃学回村养鸡 和大多数农村娃一样,张平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个贫困家庭。家境的原因,让张平更懂得了奋斗二字的含义。 2010年,19岁的张平参加高考。成绩上了二本分数线,收到成都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面对高昂的学杂费,张平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毅然放弃上大学,来到成都一餐馆打工。“放弃学业有很多不舍,但也激发了我更大的冲劲儿。”年轻就要奋斗,这是张平一直激励自己的话。 餐馆的重活把张平累得够呛,但累的同时,细心的他发现,很多客人点菜时,都喜欢问上一句“是否有土鸡”。城里哪会有这么多土鸡?他心想,“老家的条件非常适合土鸡的养殖,既然有需求,何不回去养土鸡。” 一个念头,张平定了目标。“虽然我是养鸡的菜鸟,但是如果不出来闯闯,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回想创业之初自己做的决定,张平非常的自信。 说干就干,辞去餐馆工作,他回到老家拼凑了几万元,到县城引进了第一批300只土鸡鸡苗,又租下石坪村闲置的小学校舍建起了养鸡场。 喂养经验不足,怎么办?张平买回许多土鸡养殖的书籍,白天忙活儿、晚上看书,并到成都、南充、宜宾等地的大型养鸡场学习经验。 大半年过去了,人变黑了,手起茧了,鸡出栏了,换来的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纯赚好几万。 然而,人生并非就此一帆风顺…… 苦:尝遍酸甜苦辣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大不了从头再来。”谈到创业路上的坎坎坷坷,张平谈笑风生。 为了扩大规模,2011年初,他又陆续引进了几批上千只鸡苗,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却被年底的一场瘟疫“当头一击”。1000只鸡全部死亡,还欠债10多万。 那段时间,张平彻夜难眠,男儿坚强的泪水浸湿了枕巾。“当初选择这条路是对是错?明天的希望在哪里?我是否应该放弃?”张平一次又一次地反问自己。 迷茫过后,换来的是思考,张平选择继续坚持。“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张平把这句话写在了床头。 振作一番后,张平借钱买了一台孵化机,将剩下的600个种鸡蛋孵化出来。每天早、中、晚悉心地喂食、观察。慢慢地,鸡苗长成了几斤重的土鸡。 每天凌晨三点,张平就开始忙碌了,用摩托车将鸡运到70公里外的宜宾城区农贸市场售卖,差不多中午收工,这时他才去吃面填饱肚子。 等张平骑着摩托车赶回养鸡场,已经下午五点了。养鸡场在半山腰上,摩托车只能骑到山脚下。这时,他还要做一件事,就是将从周边村民处购买的玉米、小麦等粮食,沿着石阶小道背回养鸡场。 喜:带动村民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张平的养殖场专门设置了孵化室、幼鸡室、观察室等,还聘请了驻场兽医,常年可以出栏土鸡1200只。他喂养的土鸡肉质好、味道鲜,宜宾、柏溪等地很多餐饮店都在他这里订货,仅2012年养鸡年产值就达到了40多万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听说村里发展林下套养土鸡,张平无偿将自己的两千多只土鸡鸡苗发给乡亲们喂养,越来越多的村民养鸡致富了。 辛勤汗水换来的是累累硕果。张平被评为宜宾县2010年农村优秀人才,积极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 困:坦言三个希望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H7N9禽流感疫情,也给养鸡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为保证土鸡的健康和安全,张平进一步完善了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制度,加强了日常监管,加大了消毒剂量,并加上当地盛产的中药材金银花混合喂养。 采访中,张平多次向记者坦言:“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加大对鸡禽养殖户的关心和帮助;希望尽快打通水泥路,让土鸡等特色农产品运输不再难;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扩大规模,渡过难关。” |
上一篇:下岗夫妇养猪年收入百万
下一篇:黄兴才:养猪看市场 五年捞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