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2.2.1 坚持自繁自养,自己建立其健康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从外面引种,可防止带入病源,以免危害猪群健康。 2.2.2猪场应以周制为生产节律,将全年生产量,均匀分布于每周内。以周一为始,周日为末。并在配种妊娠、产仔哺乳、保育与育肥四个阶段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批猪全部出舍后,要彻底清扫猪舍,冲洗干净,反复消毒3次,再空舍3天后进入一批新猪。这样可以避免不同日龄的猪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混群饲养,减少猪群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发生交叉感染与连续感染。这是一项能降低猪群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 2.3 建立健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猪场要严格实行封闭式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这是生物安全体系的中心。猪舍与猪圈每天要清扫干净,粪尿与污水要无害化处理,每周消毒1次。生产工具与用具每天要清洗干净,并定期进行消毒,各个猪舍不准串用。猪舍外环境要彻底清除杂草和污物,填平水泡和洼地,每月清毒1次。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淋浴后更换工作服和鞋帽后进入猪舍,并定向流动,不准串舍。 进入生产区的各种物品要经消毒后再发放使用。生产区内要固定专车运送饲料与运送猪只,每用完1次要清洗消毒。外来人员与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场外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不准带入猪场,场内严禁饲养牛、羊、犬、猫等动物,并驱赶鸟类。采取有力措施尽最大限度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猪场,降低病原体对猪群的污染。 2.4 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 实践证实,不良的饲养环境,可诱发各种疫病。因此,通过改善饲养环境,控制各种应激因素对猪只的损害,可有效的提高猪群的抗病力,降低发病率。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变化的规律,做好猪舍内的防暑降温,防寒保温工作,并加强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降低饲养密度,保育舍仔猪每头应有0.6㎡的空间,生长舍每头猪应有0.8㎡的生活空间,成猪舍每头猪应有1.2㎡的生活空间。并要保持猪舍清洁卫生,环境安静,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尽可能给猪群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使其健康成长。 2.5 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饲养营养水平的高低对猪体的免疫功能和生长速度、成活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当饲料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时,可导致猪体免疫反应滞后,使免疫应答受到抑制。因此,要提供标准的全价饲料,适当的提高猪只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保证猪群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使机体的免疫系统正常运转,有利于抵抗各种疫病的侵袭。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霉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节机能受到抑制;还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为此,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大连三仪动物药品公司研发的微生态产品,如猪用的唯泰C211与唯肽231,不仅可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消化吸收,猪只的生长速度快,而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菌群平衡,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称之为生态饲料,这是发展方向。 2.6 定期驱虫、灭鼠、杀虫 2.6.1驱虫 引进后备种猪20天驱虫1次;配种前7~14天驱虫1次;生产母猪于仔猪断奶后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仔猪与育肥猪转群时驱虫1次。可选用伊维菌素,每公斤体重0.3毫克,肌肉注射,或用“通灭”或全灭“,每33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也可于每吨料中加入2克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粉,连喂1周,间隔10天后再喂1周。 2.6.2灭鼠 每季度灭鼠1次。鼠类能传播炭疽、布病、结核病、土拉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猪丹毒病、猪肺疫、伪狂犬病、钩端、口蹄疫、立克次体病等12种疫病。用灭鼠药灭鼠,注意引发猪只中毒。 2.6.3 杀虫 吸血昆虫如蚊、蝇、虻、蜱等可携带细菌100多种,病毒20多种,原虫30多种,可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0几种。诺蝇净;每1吨料中加1%预混剂500克,饲喂7天;或蚊蝇净;用0.05%溶液喷洒猪舍和猪体,杀灭之。 2.7 药物预防 有针对性的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可有效的控制病原感染,增强猪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降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可参照下列方案进行。 2.7.1 仔猪的药物预防 仔猪出生后1日龄与4日龄每头各肌注1次排疫肽(高免球蛋白,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每次每头0.2毫升;同时1、2、3日龄每头口服畜禽生命宝(微生态制剂,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0.5毫升,每日1次。可有效的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也可于仔猪出生后吃初乳前每头口服庆大霉素0.5毫升,或母猪产前2天肌注长效土霉素5毫升,间接保护哺乳仔猪。 |
上一篇:猪病诊断五问、十看、十六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