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疫病在规模化猪场中通过传统的防疫保健措施只能有限地得到控制,净化则几乎不可能。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现有的疫病防制模式已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猪群健康、安全的生长需求。因此,在规模化工厂化养猪业中,研究猪群疫病的传播和流行速度,探索和试验疫病防制的新型模式,建立规模化养猪业优质高效新型的防疫保健体系已迫在眉睫。 1 当前部分猪场防疫中存在的问题 1.1 猪场的“一点式”设计不利于防疫 由于受资金、土地和当时养猪水平的限制,在猪场设计中采用“一点式”的模式,即一个数千头或更大规模的猪场布局在一个区域内,猪舍间距也较小。有的猪场则采用所谓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将数以千计不同年龄的各类猪饲养在一栋猪舍内。这种猪场由于猪群规模大,饲养密度高,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极易在场内快速传播,控制与扑灭极其困难。 1.2 猪舍的大型化设计不利于防疫 多年来我国的猪舍采用长通间、单列、双列或多列半开放式的结构。这种密集型猪栏在舍内温湿度、通风换气、猪群日常管理、不同猪只喂料量控制、猪只疾病观察等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最大的问题是病原微生物在舍内可通过猪只间的密切接触,空气、污水及人员活动的传播,使疫病在极短的时间内传至猪舍的每一头猪,一些在传统养猪条件下不易快速传播的慢性疫病也可能在传入后极短的时间内在一栋猪舍内或全场范围内爆发流行。 1.3 “流水式”生产管理方式不利于防疫 许多规模化猪场已采用了五段式的生产管理方式,由于这种大空间、高密度、大群体的饲养与管理方式,在一般的万头规模的猪场中,猪只在各段间的转群移动只能实行“流水式”作业。这种“流水式”作业管理不能做到彻底空栏,清洗、消毒、不能实现“全进全出”,使传染病的水平传播,也由较大猪只易于向较小猪只传播,病原体在这种连续继代的条件下,其毒力增强。而重复感染、混合感染则使得疾病的诊断治疗日益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疫病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大为提高,疫病对生产的干扰日甚一日,即使用大量的疫苗、药物也难以对疫病实行有效的控制与净化。 1.4 防疫技术落后及防疫管理不力 1.4.1 隔离距离不合要求。目前多数猪场与周围环境的隔离距离不够理想,场内生活区、管理区与生产区的相互间的隔离距离也不符合防疫要求,生产区内各猪舍间距不符合标准的距离与通风要求。不同用途、不同年龄的各类猪群的混群饲养也不符合防疫的基本要求。 1.4.2 消毒灭源不彻底,留下疫情隐患。在消毒技术上由于猪场采用“流水式”作业和大通间式猪舍,无法实行全进全出和彻底空栏,各类猪舍基本上只进行载猪条件下的日常消毒或局部的空栏清洗消毒,不能进行必不可少的定期空栏大消毒。 1.4.3 猪群健康监测技术落后。 绝大多数猪场不具备对猪群健康水平进行监测和对各类防疫保健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检查的条件,只能靠眼观检查和经验判断。一些科研院校虽有检测设备,但多未建立起针对规模猪场疫病的系列检测方法,也未开展对规模化猪场的系统服务。有的猪场在采集、保存病料或血清制备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或错误,试验室的检测结果不准确而导致误诊。 1.4.4 有害生物较难控制。对可能传播疫病和危害猪群健康的节肢类昆虫(如纹,蝇),啮齿类动物(如老鼠),飞禽(如麻雀)的控制与防范,在许多猪场仍是一道难题。 1.4.5 猪病的诊疗和用药不规范。规模化猪场中很少有对抗生素类药物做药敏实验的,以致于许多以往临床效果很好的药物在长期应用后使病原微生物对其产生了耐药性。疫苗质量不合格,疫苗贮存不当,注射过程中打飞针,接种疫苗前使用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免疫剂量不足等都会使猪场的猪群健康状况处于不稳定或疾病潜伏。另外,一些过去常用的防治药物已经或将要被禁用,而效果好价格低的专用兽药的开发生产未能跟上,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现,但猪用疫苗的研制开发生产跟不上或质量良莠不齐,影响疫病的防制。 |
上一篇:蓝耳病毒变异是养猪业最大挑战
下一篇:诱发鸡球虫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