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分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对策,以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 根据2003年有关数据统计,我国肉类产量6 932万t,居世界首位,可是出口量分别只占国内肉类总量、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1.3%和3.6%。为什么我国肉类出口量如此低呢?个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是药物残留、动物疫病等因素。为了迎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扩大畜牧的出口量, 增加农民收入,落实解决畜牧业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问题,国务院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我国的辽东半岛、胶东半岛、海南岛、四川盆地、吉林松辽平原等五个重点区域,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 根据《动物卫生法典》,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某种特定动物疫病达到了消灭标准。根据达到这种标准是否采用了免疫接种措施,可以分为有某种疫病的“非免疫无疫病区”和“免疫无疫病区”。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要求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的政府和兽医等卫生部门,必须严格地遵照国际标准来组织畜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对动物卫生进行全程监督。通过这个项目的管理,有利于加快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扩大和提高畜牧的出口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进我国社会的小康化水平。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加大该项目的投资力度,可是某些项目的作用还没真正发挥出来,且存在不少的问题。 1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非典型的动物传染病不能杜绝,畜产品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严重 由于动物身上的病原容易变异,而且并发病和病原体类别增多,如果遇上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则令动物的疫情越来越变得复杂,防疫工作则面临更严峻考验。对于某类非典型传染病还没有根本性的杜绝,使畜牧容易患病,从而导致农户因病死动物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损害我国畜牧产品出口的声誉与口碑。 同时,由于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建立,畜产品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严重。对于畜产品安全的监管,我国目前是采取分段监管模式的,即从喂养畜禽的饲料种植,到畜禽的饲养、屠宰、销售,整个过程里涉及到饲料、兽医、出入境检疫、工商、技术监督等多个管理部门,但是每一个部门的法律法规又各不相同。这种分部门、分阶段的管理模式,往往形成“齐抓共管”变为谁也不管,损害了公众和国家的利益。 1.2 配套资金不能落实,部门领导支持力度不足 疫病监测工作需要配备相当大的化验设备,这些设备和检测需要当地政府给与相应的配套资金。 但是透过实地调查可知,政府97%的配套资金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无法购买项目仪器、配套仪器、耗材,甚至连化验室安装经费都落实不了。 同时,由于业务部门领导的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仅仅在实验台摆放一些仪器设备,应付上级领导的验收,完全没有计划要把经费投入到应有的疫病监测工作中,甚至有的地方在该项目实施几年后,项目仪器仍躺在箱中,不能利用。在检疫一线岗位上的员工,拿不到仪器使用,以致毫无工作热情。因此,上级部门从这些员工手中获取的数据和资料都与事实不符。 1.3 防、检、监的管理机制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我国现有防疫体系设施仍然是十分薄弱,但是国家在进行投资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树立全局的整体观念,实施和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目标性,还没有把国家有限的资金投放在重点项目上,最后不能形成技术水平层次结构,省、市、县三级动物防疫机构设置过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加重了基层负担。 1.4 基层防疫力量薄弱,监测人员素质低下 基层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基础防疫力量显得较为薄弱和不稳定,从而制约动物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上拨的资金经费不足,加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不够重视,令一线的监测员工比较少机会去接受实验、培训,从而导致他们的业务水平不能够及时提升,不能充分发挥项目作用,许多仪器许多检测方法不会应用,服务手段落后,影响项目作用发挥。同时,由于村级畜牧兽医等技术人员的劳动报酬不能够有效到位,加上乡镇兽医站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服务混在一起,对落实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是十分不利的。 |
上一篇:县级兽医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中国兽医到底“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