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最近爆发的多次ASF疫情并非因为家猪同疣猪或其他野猪接触后造成的,而是由于感染了病毒的猪和猪肉制品在前往异地运输过程中造成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如今我们可以确定病毒是从哪里起源的,可能会扩散到哪里。现已证实的是发生在西非以及欧洲和加勒比地区和巴西的ASFV的属于同一基因型。南部非洲和东非的ASFV属于多种不同的基因型。感染马达加斯加的猪群的病毒可能起源于莫桑比克。毛里求斯以及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爆发的ASF疫情也是由同马,莫两国基因型相同的病毒造成的。2001年,2003年以及2004年在坦桑尼亚爆发的三次疫情被认为是由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病毒造成的。尽管这些信息很有用,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确定病毒感染的来源变得异常困难。散养的猪很容易接触到不同来源地的猪,因此也很容易感染病毒,这也是高加索地区猪群感染ASFV后损失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人在传播病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在没有做好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从有病毒污染的地区走到无病毒污染的地区,这一过程中大大增加了猪群感染ASFV的可能性。 感染的猪在疾病的潜伏期最为危险,在发展到有疾病的临床症状的前48小时,猪释放病毒的量是最大的。在症状期,大量病毒分布于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恢复期的猪在临床症状消失后能够继续排毒约1个月。还没有证据表明恢复期的猪可以作为病毒的长期携带者。在较大的猪群里面由于存在很多ASFV的易感猪,因此病毒可以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猪群对病毒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抗力后同时也使病毒存在于猪群的能力增强了。这也意味着在爆发ASF时同易感猪群相比,死亡率能够大大降低。这样的猪群现在已经成为其他地方出现感染的一个重要的传染源。ASFV在有蛋白质的环境中具有存活较长一段时间的能力,因此感染了ASFV的猪在屠宰阶段或自然死亡后不久也是病毒的一个重要传染源。病毒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力,病毒在60度的环境下经20分钟以上才能被灭活。因此,不仅鲜肉或冻肉,腌制的,烟熏的、风干的猪肉也都含有病毒的可能。病毒在一些组织中也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比如骨髓中,即使腐烂了还能存活。这也加大了在有ASF流行的地区清除ASF的困难。 4 非洲猪瘟的防控 南非的ASF控制区50多年来通过实施相关的严格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主要的防控措施有阻止家猪同疣猪接触,确保感染的猪和污染的材料不离开控制区。然而最近的几起疫情却源于国际间的运输和国际贸易。也就是说对于南非,病毒的来源并不仅仅限于控制区内。没有人类的帮助,ASFV并不能够传播很远的距离,因此我们采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可以预防的。措施包括在养猪的区域限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入;在进入猪场前,兽医或其他人员应该穿好防护服;用于饲喂的泔水应该不含有猪肉成分;也不要随意将人吃的食物用于喂猪。给猪蹄做药浴并不能有效地消灭病毒,因此不能以此作为唯一的预防措施,而是只能作为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的一部分。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链中。将来,疫苗很有可能成为作为防控ASF的有效手段。目前对疫苗的研究是基于寻找某种具有较低毒力的病毒毒株。有研究通过去除毒力基因或者其他基因来研制减毒的疫苗。最新的研究否定了以前认为中和抗体不能起到免疫保护作用的看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给未来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但目前尚未成功。疫苗并不意味着其他预防措施没有必要。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永远是防控各类疾病的根本。 5 结语 ASF正继续对世界各地的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自从1994年以来,疾病分布范围的扩大增强了ASFV迅速传播到较远距离地方的能力。2007年格鲁吉亚爆发了同东部非洲的ASFV基因型相同的ASF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国虽然尚无ASF,但一定要严格做好防止疾病入境的工作。对于疫区的猪以及猪肉制品一定要做好严格的检验检疫工作,一旦进入,后果不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