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证据表明,在实验室和田间试验中商品化的PRRS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猪的肺部损伤以及猪在感染病毒后的死亡率。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疫苗改善的效果是很引人注目的,但是也存在在某些情况下疫苗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找到一些原因来解释为何得到这种不理想结果,例如:疫苗接种时间不对,剂量不够,疫苗保存不当,疾病的误诊等。但是有时并不是这些简单的原因。对此,人们提出了众多不同的假设来解释疫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其中有人认为:在某些饲养情况下或特殊的病毒感染情况下,疫苗所提供的保护力不足以抵抗病毒株和机体产生反应所带来的全部挑战。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在某些情况下疫苗株与野毒株之间的交叉性保护不够好,可能是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大的缘故。不管怎么说,即使疫苗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能力,那些体弱的猪可能仍然无法应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对这个问题上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VanWoensel等人报道:在试验中,将猪接种美洲型疫苗株或者欧洲型疫苗株,然后用三种欧洲株中的一种进行攻毒试验,并比较它们病毒血症的水平。结果显示接种欧洲型疫苗株的猪的病毒血症程度比接种美洲型疫苗株的猪要低一些。所以他们认为:在抵抗欧洲的野毒株的感染时,由欧洲型毒株制成的疫苗提供给动物保护力要比美洲株疫苗的效果要好一些。在这个试验中,用于攻毒的毒株和用于制疫苗的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并未提及。在Labarque等人主持的一个研究中,用两种欧洲型的毒株攻毒来检测一种由欧洲型毒株制成的疫苗的保护力。在攻毒的毒株中,一种和疫苗株的同源性为98%,另一株为84%。用与疫苗株同源性高的毒株攻毒后在所有猪的体内未发现病毒,而用同源性低的毒株攻毒后却在猪体内发现了病毒。所以他认为:欧洲型毒株的遗传差异影响着由欧洲型毒株制成的疫苗的效力。而这个结果和Diaz等人在另一个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却正好相反。他的试验是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地方用欧洲株制成的二种疫苗接种猪群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发现,相对攻毒试验的毒株而言同源性较低的疫苗株(ORF5的同源性为94%)比同源性较高的疫苗株(与ORF5的同源性为99.6%)能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最后,在一个与以上试验类似的试验中,Opriessnig等人用一个疫苗株免疫和另外三个PRRS野毒株进行攻毒试验,发现疫苗株与野毒株之间的同源性的水平与疫苗效果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事实上,尽管攻毒的野毒株与免疫的疫苗株差异很大,但是却都能获得好的保护力。所以在对这个问题作出决定性的结论之前还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 疫苗效果不理想的另外一种解释是在仔猪免疫的时候受到了母源抗体的影响。Morrination等人证实在有母体免疫的小猪在接种疫苗时会产生较弱的临床反应,需要用比没有被动免疫的小猪免疫更多的剂量。作者研究了很多小猪接种疫苗的实例,发现在仔猪很小时接种疫苗时很多都存在母体免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接种疫苗后的仔猪的血清学反应被阻止。当然没有发生血清转化并不意味着疫苗没有产生保护作用。实际上,即使新生乳猪体内存在母源抗体时接种疫苗,接种后也没有发生血清阳转,其仍然可以获得保护性免疫。此外,前文所述的一些猪场实验所采用的猪均为幼龄仔猪。在Fernandez和Desrosiers的研究中,仔猪分别于7日龄接种一头份剂量的疫苗,而后于18日龄接种半头份的疫苗。尽管仔猪在接种时存在母源性免疫的影响,但检测结果仍然为阳性。在Kolb的研究中,拥有母源抗体的仔猪最早在一日龄免疫即可检测到保护力。因此在对猪接种免疫时应尽可能在较大日龄时进行,以消除母源抗体对接种的干扰,但是在3到4周或更早时间内猪已经受到病原体的威胁,这就需要对免疫方案进行更好的选择。 另外,Opriessnig在近期有报道称,在接种PRRS疫苗的时间前后,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猪圆环病毒II型对猪造成的感染会降低PRRS疫苗的效果。在该研究中,猪接种PRRS弱毒苗后用田间分离的野毒进行攻毒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出疫苗较好的保护力(13.2% VS 50.1%肺部损伤),但如果猪在接种前两周受到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感染,攻毒实验结果则表明疫苗保护力显著降低(31.7% VS 50.1%肺部损伤)。因而研究者得出结论:猪圆环病毒Ⅱ型对PRRS疫苗诱发的保护性免疫有不良影响。 弄清可能造成免疫失败的相关原因及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能够帮助我们选择一个较好的免疫计划,从而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目前在特定的猪场环境中,判断一个免疫方案是否经济有效的唯一办法是多次的尝试施行。 |
上一篇:猪异食癖的综合防治措施
下一篇:猪应激综合征的防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