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肠道传染病。根据发病 H龄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异,猪大肠杆菌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3种。仔猪黄痢是出生后几小时到1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 日龄左右仔猪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以断奶仔猪眼睑或其它部位水肿、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仔猪大肠杆菌病在集约化猪场存在非常普遍,发生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新特点 1.1 新的致病性大肠杆茵血清型不断出现病原性大肠杆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有O、K、H、F四种抗原。 1.2 使猪致病的血清型往往带有K88 (K88ab k88ac k88ad三种亚型)、K99、 987P、F41、F42、F7等.且各具独特的抗原性。 1.3 具体到一个集约化养猪场,养猪场的病原血清型相对稳定地区不同.优势血清型不同. 同一地区不同的养猪场或群的优势血清型也不完全一致。从各个地区报道的血清型来看,差异较大. 各个地方的优势血清型也有所不同.其0 抗原型因不同地域和时期而有变化。但在同一地点的同一流行中,常限于1-2个型。其中能引起仔猪发病有O8、O45、O38、O141、O9、K88,等血清型。 1.4 耐药性大肠杆菌感染特别严重产生耐药性的特点为: (1)耐药菌分布广泛,全国各地的集约化养猪场都存在耐药性大肠杆菌感染问题。 (2)大肠杆菌可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受。 (3)大肠杆菌甚至对剐刚用于兽医临床的新型抗菌药物也有耐药性。 2 规模化猪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新特点 2.1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 当仔猪吃奶、舐舔或饮食时经消化道感染。大肠杆菌是家畜肠道里的常在菌,广泛存在于被粪便污染的地面、饮水、饲料和用具中,仔猪随着吃奶、喂食经消化道感染。 2.2 季节特点仔猪黄痢白痢季节性不明显,黄痢在猪场一次流行后,往往经久不断,发病季节多集中于产仔旺季、炎夏和寒冬,潮湿多雨季节发病较严重,分散饲养的发生较少。仔猪水肿病以4~5 月和9~10月较为多见。 2.3 年龄特点幼龄猪对本类疾病易感. 主要发生在出生至断乳。仔猪黄痢新生24小时内猪仔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出生后三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天。在梅雨季节也有出生后12小时发病的。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以6~12日龄为最多,7日龄以内及30日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期,以断奶后1~2周为多见。近年来本病又有新的流行特点。发病日龄不断增加。据调查各地情况看,40~50kg的猪也有水肿病的发生。 2.4 应激因素病的发生与饲料及猪舍卫生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 在冬、春两季气温骤变、阴雨连绵或保温不良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一窝仔猪有一头发病后,其余的往往同时或相继发生。圈舍污染,消毒不彻底,卫生条件差,吃初乳不足、冷热不定、饲料品质不良、母猪饲料突然改变及母乳汁太浓、太稀或过多、过少均能引起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产后2周的仔猪,虽然还在吃奶. 但母乳中的抗体已经开始下降,抗病力低,是仔猪白痢病爆发的重要原因。据观察, 水肿病多发生在饲料比较单一而缺乏矿物质(主要为硒)和维生素(B族及E)的猪群。集约化猪场猪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管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2.5 胎次与发病的关系仔猪黄痢在全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但疾病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新发病的猪场,发病率往往与胎次无关。但在常年发病的猪场,该病主要发生于头胎仔猪.也有部分母猪连续数胎仔猪都发生本病.但一般情况下接连二、三窝仔猪发病以后, 以下各窝可能逐渐停止。母猪年龄愈大,其仔猪的发病率愈低。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严重,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率逐渐减轻。这是由于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在新建的猪场,本病的危害严重,之后发病率逐渐减轻。 |
上一篇:2011年猪病诊断回顾
下一篇:犊牛的去角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