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兽医临床常见的用药误区 1、使用单一固定药方 一些基层兽医常用老眼光看问题,遇到病畜只是一贯地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在使用这个方剂效果不明显时,往往又不去分析原因,不改变思路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剂,而是盲目地任意加大青霉素、链霉素的剂量,有时甚至超出常规用药剂量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于不太敏感的微生物,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相反会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结果只能使动物感染性疾病更加难以治愈。地塞米松是激素类药物,适量应用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但长期过量应用,能扰乱体内激素分泌,降低机体免疫力,造成直接危害(如肌肉萎缩无力、骨质疏松、生长迟缓),突然停药后会产生停药综合征(如发热、软弱无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血糖和血压下降等),导致动物机体产生药物依赖而不利于后期的防治。 2、随意听信宣传 目前市场上每种药物都有商品名,标签上介绍的应用范围特别大、效果特别好,但有效成分往往标注不明,而推销者的游说有时也让人真伪难辩。当前病毒病的发生较多,一些兽医很容易听信不切实际的宣传,随意接受、使用一些新药治疗病毒病。其实,抗病毒药物仅对某些病毒的某些生长阶段有抑制作用,如:阿糖腺苷防制仔猪伪狂犬病;磷甲酸钠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猪伪狂犬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靛红—β—缩氨硫脲防制鸡痘、猪痘、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出血性肠炎;阿昔洛韦(编者注:农业部560号公告已列入废止目录)防制禽的疱疹病毒感染,都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发挥作用的。况且,许多抑制病毒的药物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如:金刚烷胺(编者注:农业部560号公告已列入废止目录)可用于防制猪、鸡流感,但易引起鸡产蛋率下降;病毒灵(编者注:农业部560号公告已列入废止目录)可用于防制流感病毒和痘病毒感染,但长期使用,会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利巴韦林(编者注:农业部560号公告已列入废止目录)在组织培养中,对鸡新城疫、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免疫抑制。同时,病毒对现有抗病毒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变异株,甚至还会出现依赖药物的变异,使抗病毒药物效果不佳或根本无效。不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后果不堪设想。 3、不能与时俱进地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些过去能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因其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已经变成了无效药。2001年6月修订、第13次印刷的《新编兽医手册》介绍,链球菌对链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呋喃西林等药物敏感。但相关资料仅2002年就报道了两次药敏试验的不同结果: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对检测出的仔猪C群链球菌的试验结果证明,该型细菌对庆大霉素、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卡那霉素、螺旋霉素、环丙沙星中等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嘧啶、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等具有抗药性;内蒙古通辽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药敏试验结果则证明,硫酸阿米卡星对链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它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均对链球菌无抑制作用。临床上若使用这些不敏感的药物治疗链球菌感染,当然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在推荐使用抗生素添加剂时也是这样。长期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抗菌药物添加剂,特别是使用土霉素等广谱抗菌药物,不但容易造成产品污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还会使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导致消化功能紊乱、B族维生素缺乏,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使一些细菌发生变异,如分泌某些酶类使抗生素失活,并可以将耐药性由非病原菌传给病原菌,使抗药性菌群进一步扩大。 4、磺胺类药物使用不合理 磺胺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如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复方新诺明(SMZ)等。许多兽医并不清楚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不了解磺胺类药物只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不能彻底杀死细菌,临床用药很不规范,不懂得遵守“首次突击量,以后用维持量,症状消失后使用最小量”的用药规律,不清除脓汁和坏死组织,用药间隔太长或太短等;在发现治疗效果不好后,不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及时改换其他有效抗微生物制剂,而是继续毫无标准地加大剂量使用磺胺类药。这样都会使原本对磺胺类药物比较敏感的微生物开始呈现耐药性,一些原本使用磺胺类药物可以治好的疾病变得难以治疗。 5、用药配伍不合理 许多基层兽医在配伍用药时,不知道药物的理化特性和配伍禁忌,只是凭感觉配伍应用。临床常见的不合理配伍用药很多,如:庆大霉素与青霉素、5%的碳酸氢钠;链霉素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乳酶生与复方新诺明、磺胺脒;20%磺胺嘧啶钠与青霉素G钾、维生素C注射液……这些不合理的配伍,既导致配伍药物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又无故增加了畜主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治疗混合感染性疾病时,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
上一篇:蛋鸡光照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下一篇:兽药企业培训误区及操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