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又称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根据OIE制定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07年版,CSF被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加拿大、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通过疫苗免疫、扑杀等综合防制技术措施已消灭了CSF。CSF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作为一种计划消灭的重大动物疫病正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对CSF的控制采取的策略是强制免疫、扑杀及综合防控措施。因此,不论是CSF基础领域还是防控策略研究,对我国CSF的净化都十分重要。现将近十年来研究进展以及对我国CSF净化策略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我国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信息系统的研究 CSF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阐明CSFV的遗传变异特征和规律,掌握当前的流行现状,溯源和追踪每一起CSF发生的来源和去向,监测现行使用疫苗的有效性,建立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系统,提出新的防制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为弄清我国CSF流行病学本底,研究我国CSFV的遗传变异程度及其遗传多态性分布,在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军事兽医研究所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率先开展了中国CSF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从来自全国所有31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CSF病料中测定了501条E2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分析,毒株时间跨度自1979到2010年间。国际上将CSFV分为3个基因群(Ⅰ群、Ⅱ群和Ⅲ群),10个基因亚群(1.1、1.2、1.3、2.1、2.2、2.3、3.1、3.2、3.3和3.4)。分析表明流行毒株均为4个基因亚群(2.1、2.2、2.3和1.1),以基因2群(71.66%)为主,其次是1群(28.34%)。2.1、2.2、1.1基因亚群没有地区差异,2.3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北、湖南等南方地区,数量少,不是主要流行毒株。一直没有监测到基因3群的传入与流行,但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泰国、台湾等均有基因3群,应严密加强监测。阐明了我国CSFV遗传变异情况在32年间处于稳定状态,流行区域相对稳定。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有效性进行了监测,多年来一些专家认为流行毒株免疫基因正在朝着远离疫苗的方向而变异,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对此,对上述从1979-2010年的流行毒株与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进行逐年分析,发现疫苗毒株抗原基因与流行株同源性在2007年最低,为76.2%,疫苗免疫保护试验也证实了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对同源性在76.2%以上的流行毒株攻击依然有效。为此在我国使用HCLV进行高密度(100%)强制免疫,仍然是有效的手段。笔者建议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如果发现流行毒株与疫苗株的E2 基因同源性低于76.2%时,应及时进行免疫保护实验,进一步监测疫苗的有效性。国际上对CSF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位于德国汉诺威(Hannover)的欧盟CSF参考实验室研究数据最为完善,他们收集的E2基因数据已经接近1000条,来自于35个国家,包括中国台湾49条序列。我国CSF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弄清了中国CSFV的遗传衍化背景,研究填补了国际上CSF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缺乏中国数据这一空白,查清了我国CSF分子流行病学本底。通过调用汉诺威的基因数据,可查清我国猪瘟流行毒株的来龙去脉,为防治提供依据。我国养猪模式多样,生态环境多样,继续开展不间断的分子流行病学跟踪调查,实时跟踪病毒变异特征及抗原性变异程度,监测新的流行毒株的情况和疫苗对流行毒株的有效性,不仅对我国CSF防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建立该病毒的全球监测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如果不对这些宝贵的生物材料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归类,将是CSF流行病学数据研究的一大失策。为加强对CSF流行病学信息的统一管理,掌握全球CSF数据,分析CSF传播来源,建立一整套连续、可靠、完整、系统的国内外CSF流行病学资料,对我国CSF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联合军事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将CSF流行病学信息数据与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采用ArcGIS桌面产品、ArcMapObjects软件、Delphi和DNAStar 6.0软件,在中国数字地图的数据支持下,创新性的建立了CSF流行病学信息系统(CSFinfo),使我们成为全球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有这种数据库的国家。通过windows文件关联功能建立了与DNAStar6.0序列分析软件的关联,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序列分析的完整结合,是该系统的一大创新,较德国数据库更为直观。CSFinfo的建立对CSF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对CSFV流行毒株总体分布、疫情发生发展趋势的科学了解和掌握,提供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手段。为政府和养殖户CSF防控提供可靠的疫情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猪瘟系列诊断新技术取得突破 近年我国CSF诊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病原分子诊断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同时建立了抗体阻断ELISA方法和抗体间接ELISA方法。至此,我们在CSF诊断、疫情监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等所需的检测方法已经系统建立,已经成为国内建立和掌握CSF诊断技术最全的实验室。 1.病原学诊断技术 CSFV通用荧光RT-PCR试剂盒可对所有CSFV进行检测,该方法十分成熟和稳定,获国家专利(200610109404.X,2009.1.14),已成为国家标准报批稿,特别对非典型、温和型及持续感染CSF的诊断提供一个快速、敏感、准确的方法,是适用于种猪净化的可靠手段。我国CSF免疫采取的是100%强制免疫措施,建立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CSFV野毒的方法十分必要,CSFVMGB鉴别荧光RT-PCR方法的研制,为临床鉴别野毒和疫苗毒提供了可靠的工具,该方法获国家专利(CN22010242080.0,2009-12-03)。近年,对CSFV常规RT-PCR及RT-nPCR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不同国家不同实验室在不同靶区建立各自的检测方法,但没有经过权威机构的统一对比鉴定,我国至今也没有建立一套权威准确可靠的CSFV RT-PCR检测方法。欧盟CSF参考试验室根据已知毒株的基因序列,锁定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区域的2467-2738之间共272bp的片段作为序列测定和分析目标,虽然该扩增片段较短,但包含CSFV主要抗原区域,最能反应不同毒株抗原基因序列的变化特点,是用于毒株间系统发生分析的首选公认区域。我们经过长达12年临床应用和改进,优化了该方法,不仅可用于核酸的检测和诊断,采用其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用于CSF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
上一篇:威胁养殖业三大隐患
下一篇:禽传染性胚胎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