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禽养殖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养禽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今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和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 我国特禽养殖业现状 养殖品种多。目前我国特禽品种多达几十种,主要有引进品种,如鹌鹑、火鸡、王鸽、贵妃鸡、孔雀、鸵鸟、黑天鹅、珍珠鸡、绿头野鸭、山鸡等;培育品种有黑丝毛乌骨鸡、黄凤鸡、绿壳蛋鸡、大雁、宫廷黄鸡、中华地白肉鸽、茶花鸡、地产山鸡、黑羽山鸡、白羽山鸡、白羽鹌鹑等;保护性品种有如红腹锦鸡、白腹锦鸡、淡腹雪鸡、蓝马鸡、褐马鸡、天鹅、丹顶鹤、鸿雁、灰雁、豆雁、大鸨等。 养殖数量大。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特禽养殖场已达3000多家,而小规模场则更多。饲养存栏量分别为;肉鸽500万对、山鸡2000万只、鹧鸪1200万只、珍珠鸡40万只、鸵鸟10万只、孔雀10万只、鹌鹑3.5亿只、火鸡30万只、绿壳蛋鸡20万只、黄凤鸡1万只、贵妃鸡200万只、丝光鸡10万只、乌鸡2500万只。年出栏总量达6亿多只。如此多的特禽既丰富了市场供应,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又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为出口创汇作出了重大贡献。 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经20多年的饲养实践,特禽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饲养技术,特别是解决了反季节繁殖等难题。近几年,许多大专院校开设了特禽养殖课程,加上特禽养殖培训增多,为特禽养殖技术普及与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特禽养殖向有机生产发展。为降低成本,减少药残,提高生产能力,保持产品原味,天然植物中草药已被广泛应用于特禽养殖中,为生产有机肉、有机蛋打下了基础。 特禽产品开发越来越被重视。目前除有鲜活、冷冻特禽产品外,还生产出了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各类特禽熟制品、罐头制品、医药保健品等。 特禽养殖趋向多渠道饲养形式初步由分散型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共存发展;其中有中外合资、国有、独资、个体等多渠道并存;经营方向由单一饲养向产业化一条龙式方向发展。 特禽疾病防治现状 目前危害特禽最大的是传染病,几乎能引起家禽发病的病原都能感染特禽,有80余种。此外,尚有一些专性传染病,如鸽瘟、鸽疱疹病毒感染症、雉鸡大理石样脾病、雉鸡冠状病毒性肾炎、珍珠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弧菌性肠炎、野鸭克雷伯氏菌病、鹌鹑溃疡性肠炎,鹦鹉幼雏病毒感染症、榛鸡小结肠炎耶氏菌病、鸵鸟巨细菌性胃炎、鸵鸟传染性脑脊髓炎、鸵鸟炭疽等。 其次是寄生虫病约有50多种。再其次是普通病中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与中毒性疾病,多数呈群发;还有一些专性疾病,如火鸡脉络膜视网膜炎、鸵鸟衰竭综合征等。多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立项研究,导致了频频引种,检疫与生物安全失控,加上缺乏有效的免疫手段,造成疫病蔓延、生态环境恶化。 特禽养殖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特禽养殖业发展状况来看,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饲养标准。目前,不少特禽尚未制定出饲养标准,也缺乏专用的全价配合饲料及专用添加剂,致使特禽生产能力降低和品质退化。 缺乏品种鉴定标准。特禽种禽场少,建立种禽群系谱的种禽场更少。分辨不出品种与品变种、父母代与商品代。甚至没有种与非种之分,均可作为种来销售,致使特禽种源混乱。 |
上一篇:肉驴养殖可行性报告
下一篇:巨鹿黄兔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