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彤1.2.3 黄仁美4 (1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预防兽医学与生物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3福建省人畜寄生与病毒性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猪增生性肠炎( 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是一种由专性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引起的猪小肠黏膜腺窝上皮细胞腺瘤样增生的接触性传染病。在文献中描述相似病征的其它名称还有坏死性肠炎(nerotic enteritis. NE)、回肠末端炎 (terminal ileitis. TI)、猪回肠炎(PorcineIleitis.凹、猪增生性肠道病(Porcine Bowl Disease,PBD)、猪肠腺瘤样病(Porcine Intestinal Adenomato-SIS,PIA)、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eHaemorrhage Enteritis,PHE)等。病理学上则根据病变特征的不同,分为肠腺瘤病、坏死性回肠炎、局限性回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 该病的死亡率不高,一般为10%,有时可达40%—50%。但在临床上,有亚临床型的存在,感染猪虽然有病原体存在,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猪呈阴性感染,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生长速度会下降,患猪的平均日增重可降低9%—35%,饲料利用率也明显下降,饲料报酬可降低6%—10%,而且患猪的粪便带有病原菌,排出体外后污染环境,污染饲料和饮水,再经消化道感染其他猪。PPE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世界性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仅美国每年因该病而造成的损失就达1 000万美元网,英国每年的损失更是达到400万英镑,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增加了饲料开支,据估计,每头患猪大约需要增加2~20美元的饲料开支。我国胞内劳森氏菌所致的猪增生性肠炎造成的明显损失较少,据闫钦景报道,在周口市某万头猪场出现了初配母猪衰竭死亡的现象,后经检测,均为增生性肠炎猪。黄忠等,在华南五省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猪增生性肠炎已成为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集约化养猪场的一种高发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将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猪增生性肠炎由Biester和Schwartepzi在1931年首次报道,1974年Rowland等证实了该病。直到1993年,劳森等应用肠源细胞分离到胞内弯曲杆菌,并用纯培养物接种猪复制成功猪增生性肠病,该细菌被命名为胞内劳森菌;最终才确定了该菌的作用和地位。1995年Me Orist等建议将该菌归属脱疏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閤。随后,该病的研究主要是在分类学、抗原性、致病性、诊断,防治等方面受到关注。但由于胞内劳森菌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目前还不能用常规人工培养基将其分离培养,因此其在分类上还存在争议。抗原性蛋白分析与鉴定,还处在初步的研究中。也缺少可用于普查的诊断试剂盒。 1.病原学 引起猪增生性肠病的病原是细胞内劳森菌。细胞内劳森氏菌是一种严格细胞内生长的细菌,以前被称为弯杆菌样细菌或回肠细胞内共生体。 胞内劳森氏菌呈小弯曲形、逗点形、S形或直的杆菌,大小为1.25~1.75μmX 0.25~0.34 μm,具有波状的3层膜作外壁,无鞭毛,无柔毛,无运动能力:革兰氏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采用改进的Warthin-Starry银浸染技术可取得较好着色效果,组织银染也能观察到该菌:该菌不分布在细胞膜或空泡,主要分布在刷状缘下方的胞浆顶部。不集结成团或形成包含体:能在回肠上皮细胞的胞浆内自由地进行二分裂复制。严格的细胞内寄生,8%氧的存在为最佳培养条件,常规细菌堵养技术从未获得成功,也不适应鸡胚生长,但能在鼠、猪或人等的肠细胞系上生长,如Henle407、IEC-18、IPEC -12、ICPC -1651等细胞系。该菌的抵抗力较强,在5—15℃离体环境中可存活1-1周,但细菌培养物对季铵盐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