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饲料紧缺成畜牧业制约因素

日期:09-28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安全隐患
  此次出台的规划称,目前我国畜产品生产者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对行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很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任务十分艰巨。
  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我国奶业发展目前主要的症结在于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只有改变这种片面重数量轻质量的思路,奶业才能振兴。
  郑风田称,我国奶业发展与高铁有着共同的教训: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安全导致代价惨重。我国第一个牛奶产量达1000万吨用了23年,即从1978-2001年,但第二个1000万吨的增加只用了3个的时间(2002至2004年),而第三年1000万吨产量的增长更快,只用了2年。
  “这种超高速发展是以什么样的模式来实现的呢?基本上采取的是松散型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从市场上收购小奶农的奶,然后加工出售。这种模式最常被奶企采用,质量也最不靠谱。”郑表示,“从奶源看,我国牛奶的基本来源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奶农,一半以上的奶牛由存栏20头以下的小规模户饲养,饲养条件简陋,卫生防疫条件差。而一般的奶企基本上满足于从散养农户中收购鲜奶加工出售。”
  郑认为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收购时压价过低,导致奶农只能通过掺假来降低成本。奶农的产品在卖给奶企时一般经过中介,中介自身还需要雁过拔毛赚个中介费,因此价格到奶农那儿就更低了。如此导致中介与奶农只能通过掺假等方式来获取利润。由于企业的利润与奶农没有直接关系,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我国目前市场的定价机制也难以做到优质优价,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其实当初“三鹿”倒下也就源于此。
  而此次规划称,上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根治:畜牧业大规模标准化养殖比率较低,目前60%的奶牛由20头以下的散户提供,40%的生猪由年出栏50头以下的散户提供。生产粗放、信息不灵、防疫条件差、标准化程度低、良种化程度不高等因素普遍存在。

上一篇: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超标”建设

下一篇:农业部发布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