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实际上作为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链条,但是作为他来说,他就直接就要去把它变成一个现实。对他的产业,他有他自己的规划。 2003年3月,韩俊平包下草场,以肠衣厂的土地和厂房作抵押,向银行贷款8000万,从外地首批引种近11万只羊,开始规模养羊,此时的韩俊平静静地等待着一个一箭三雕的奇迹。 可是正像别人担心的那样,育肥基地建好的第二年,羊才刚长大,羊肠子还没见到影,而羊肉的价格却像抛向天空的石子一样掉头向下。 韩俊平:20块钱一公斤的羊肉掉到多少钱?掉到6元钱、7元钱,库房里压了四五百吨、五六百吨,在那压着。70元钱的羊皮、80元钱一张羊皮掉到10元钱。好惨,那个时候,基本上动不了。 韩俊平顿时方寸大乱,羊肉和羊皮不值钱,成本却高出市场两倍多,羊群已达到18万只,每天光活命就要40万元,这么下去注定是死路一条。最后,韩俊平被迫下达屠宰令。在屠宰6万只羊后,他发现,即便是他曾经寄予厚望的肠衣也救不了他。 韩俊平:肠衣那时候一年只是一个亿的营业额,一个来亿的营业额有个三四千万的利润,我这个一天用得多少,我这个一天可能在40万元钱,我一年可能得一个多亿的亏损。 更为糟糕的是,2005年3月,银行的贷款即将到期,他必须在一个季度内还清银行1.68亿贷款。2006年2月,韩俊平的资金链彻底断了。 韩俊平没有想到,曾经梦想的“一箭三雕”变成了“一剑封喉”。员工连续八个月没有领过工资,一些生意场上的朋友纷纷出资相助,可仍然杯水车薪。韩俊平眼前一片黑暗,看不见一丝光明,几十年的艰苦付出难道就这样结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悲凉油然而生。 2006年4月,位于戈壁滩边上的这个养殖场再也没人见过韩俊平,很快一个传言在哈密流传开来,都说韩俊平跑了。 韩俊平去哪儿了?难道他真的顶不住资金的压力一走了之了?一时间,关于韩俊平跑了的传言愈演愈烈,议论纷纷的各种猜测让韩俊平的去向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事实上韩俊平哪儿也没去,他在楼上一个人呆了二十多天,实在压抑得受不了,他宁可一个人跑到戈壁滩上痛哭,也不愿意在人前流露出一点的脆弱。 二十多天后,一条爆炸性新闻在哈密迅速传播,韩俊平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和地方政府签订扶贫协议,将8万只羊全部发放给当地的百姓,总共价值3600万,他一分钱都不收。 2006年5月,仅哈密地区,像阿不来提苏来曼这样领到羊的牧民就有800户。韩俊平免费发羊的时候,只是附带了一个小要求,只要每年给自己留下一只羊羔,6年内其它所产羊羔全归牧民所有。 羊一年能下5.4个羊羔,下了羊羔给农民,农民一年给韩俊平一个,他落4.4个。这个做法没有谁能看懂,可是在韩俊平看来,这又是一个一箭三雕的创举,自己卸掉了包袱,百姓免费得了羊,更重要的是保存了羊群。只要羊还在,他要的新鲜羊肠就在,他的希望就还在。 哈密地区行政公署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那么把这些羊分给贫困户,企业就减轻了资金的压力,那么对于贫困户来说,不需要掏钱就直接把羊拿上了,而且就是说就是把羊羔交了以后,母畜仍然还在他手里面,这样无形中就给我们贫困户增加了一定的生产资料,应该来说,对双方都有益,最终的结局就是双赢。 把8万只羊免费发给农户,一个月就能缓解韩俊平一千多万的资金压力。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个扶贫举动打动了当地政府,为了扶助这一家能够带领农户增收的企业,当地政府先后几次给了韩俊平资金上的扶持。 哈密地区经贸委主任:长河集团又是我们哈密地区乃至新疆最重要的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从地区财政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进行借款。 有了三千多万救急资金,韩俊平马上开始收购羊肠,加工出口。到2008年,韩俊平的销售收入两亿多元,他的生意走上了正轨。然而,当别人都认为韩俊平这回可以平稳赚钱的时候,他又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 2009年7月,韩俊平把万亩草场全部改为种枣,他再拿出一亿多元承包了4.5万亩戈壁滩,把种枣面积扩大到5.5万亩。屠宰场、肠衣厂和育肥基地产生的废水废物发酵后,又成了种枣难得的有机肥。截至2010年底,韩俊平的肠衣、肉制品屠宰加工销售三个多亿,而这些红枣又给他增加一个多亿。这三个产业的协调互补,也让韩俊平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循环经济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