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传染性病因。 ①环境。气候突变、温度过高、转群、混群等应激。 ②营养。饲养不当,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或不足、比例失调等。 ③毒素。有毒化学物质、真菌毒素、农药、棉酚中毒等。 ④遗传。近亲繁殖、先天性缺陷、先天性肝肾囊肿等。 ⑤药物。对怀孕母猪误用动情素、脑下垂体后叶素、催产素等促进子宫收缩药物。 2、防治措施 (1)改善饲养管理。 ①妊娠母猪应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防止喂霉变饲料。 ②避免近亲繁殖。采用不同品系进行杂交,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2)药物防治。 ①发现母猪子宫内膜炎及早治疗。 ②怀疑衣原体病,可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等药物防治。 (3)免疫接种。 ①根据本省情况,后备种猪在使用前一个月接种猪细小病毒、猪日本乙型脑炎疫苗。第一、第二胎母猪于每年3—4月份再接种一次猪日本乙型脑炎疫苗。 ②猪伪狂犬病及猪瘟均可采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受伪狂犬病威胁的猪场(特别是种猪场),建议接种伪狂犬病基因工程弱毒疫苗,或接种伪狂犬病灭活疫苗。 (二)猪呼吸道病 猪的呼吸道病是养猪场普遍存在及难以根除的疫病之一。除了造成猪死亡外,更重要的是造成患猪生长缓慢、饲料转换率低、推迟上市等经济损失。 1、几种主要猪呼吸道传染病 (1)猪喘气病。本病特征为患猪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而体温及食欲变化不大。剖检是肺呈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在病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的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的病变。在感染本病的猪群中,临床病例通常发生在30公斤以上的肥育猪。虽然本病死亡率不高,但由于其流行的广泛性、长期性和消耗性,以及引起继发感染,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本病是一种猪上呼吸道的慢性、渐进性的传染病。幼龄猪尤为哺乳仔猪最易感染。成年猪感染后,常不出现症状。幼猪感染后,出现打喷嚏、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发鼾声等鼻炎症状,进而出现泪斑,严重者发生鼻甲骨和鼻骨萎缩而导致颜面变形。其病原主要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还有A型巴氏杆菌和产毒素D型巴氏杆菌。其致病机制是波氏杆菌首先在鼻腔粘膜上皮繁殖,破坏鼻腔粘膜,然后D型产毒素巴氏杆菌更易繁殖并产生毒素。此后这两种病原持续在鼻腔内繁殖,引起严重的持续性病灶。 (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本病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临床和剖检中表现肺炎和胸膜炎的特征症状和病变。本病遍布世界各养猪发达的地区,近年来流行日趋严重。 (4)猪肺疫。猪肺疫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因多年坚持免疫接种及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已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部分猪场又出现本病。广东各地分离的病原菌,其血清型5∶A和8∶A为主,还有少量6∶B和2∶D。 2、防治措施 (1)改善饲养管理。 ①采用“全进全出”、“彻底消毒、间歇一周”,可降低发病率。 ②每栏之间用密闭的隔栏可防止飞沫传播,减少肺炎的发生。 ③饲养密度与本病发病率密切相关,如密度过大,应出售一些仔猪和中猪,可较好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④防御氨气等有害气体,保持舍内良好通风,漏缝式地板下粪沟的粪尿应及时清除。 (2)药物防治。 ①新引进的种猪应隔离饲养并预防性投药。如发现猪群发病,先用高剂量抗生素治疗,待病愈后,再实施预防性治疗,以防复发。 ②哺乳期的母猪饲料及保育舍最后一周的仔猪饲料添加药物。 ③策略性用药。每种呼吸道病均有其发生及流行的规律。应结合各场实际情况,在疾病即将发生时用药,以发挥药物防治最大作用。 ④间隔用药。如本场呼吸道病普遍且较为严重,应以一定的间隔短期用药。如5天用药,10天停药的方式间隔给药,可降低发病率。 (3)免疫接种。 ①猪喘气病。可选用中国兽药监察所研究的猪喘气病弱毒疫苗或外国的猪霉形体肺炎(喘气病)灭活疫苗,有良好的免疫作用。 ②猪萎缩性鼻炎。可选用AR—3DT三价灭活疫苗、AR双价灭活疫苗、AR单价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均有一定免疫效果。 ③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目前已知有12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不能交叉免疫,应注意选择符合本地区血清型的疫苗,才能获得预期的免疫效果。 ④猪肺疫。现使用的猪肺疫疫苗,菌种血清型为6∶B,与80年代以来本省猪肺疫病原血清型主要为5∶A和8∶A,两者无交叉免疫,建议猪场需接种猪肺疫疫苗时,同时使用两种血清型的疫苗。 |
上一篇:禽病诊断难 为兽医支几招
下一篇:当前养猪场疫病防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