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哺乳猪的腹泻为何难以搞定? 病因复杂,药物耐药性严重,内毒素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导致哺乳猪的腹泻常发多发疗效差。断奶前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大肠杆菌、低血糖症、传染性胃肠炎(TGE)、梭菌性肠炎(GE)、球虫病、轮状病毒性肠炎(RE);不常发生或很少发生于仔猪但主要症状为腹泻的病:类圆线虫、猪痢疾(SD)、猪丹毒和沙门氏菌病、伪狂犬病(PR)、弓形虫;非感染性促成因素包括有效环境温度、是否吃到足够的母奶,豆粕过敏等。 二、 对各类腹泻的正确判别是有效治疗的基础 年龄:出生后第1天或第2天发生的腹泻:大肠杆菌、低血糖、梭菌性肠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痢疾杆菌、沙门氏菌、丹毒杆菌引起的腹泻多在一周之后;大肠杆菌和无乳症引起的腹泻也见于3周龄猪;1日龄以上各种年龄的仔猪发生急性严重腹泻是地方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和伪狂犬病的典型特征;无明显发病时间,并可感染各种年龄仔猪、不太严重的腹泻,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引起;梭菌性肠炎通常是感染一窝中的少数猪,通常引起最大的和最健康的猪发病;低血糖也是感染一窝中少数猪,但往往是最小的猪发病。 腹泻程度:暴发性发生并迅速传播常与病毒有关;隐性发生,缓慢散播并随时间而逐渐加重的多见于细菌性或寄生虫病。 粪便PH值、性状:挤压感染猪腹部采集粪便,PH呈酸性的为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等病毒性疾病;其它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粪便为碱性;水样喷射状腹泻多为病毒性;粘状、糊状、有泡沫的腹泻多为细菌性的,恶臭;球虫腹泻:糊状、黄灰色、恶臭、有些猪还便秘;伪狂犬:黄色水样腹泻、流涎、呕吐,有神经症状。 呕吐:呕吐是流行性腹泻和传胃突出的临床症状,也见于轮状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少见于大肠杆菌病;较大猪的呕吐也常与病毒感染有关,或由毒素(如霉菌毒素)或对胃肠道产生局部刺激的因子引起;呕吐还常见于VB1、VB6缺乏,胃溃疡、粪圆线虫。 血样腹泻:粪中血为黑色柏油样——胃溃疡;粪中血新鲜红色——猪痢疾、鞭虫、沙门氏杆菌;出血性回肠炎(常为年轻的配种年龄的小母猪);增生性肠炎(2-5月龄猪)黑色焦油至明显血样。 三、 临床敏感的药物治疗细菌性腹泻,就一定有效吗? 细菌性疾病,尤其是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内毒素的问题。 对于06年的高热性疾病,宁宜宝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大多数常用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类和头孢类、氟苯尼考敏感。可是将大肠杆菌单独感染的病猪用盐酸恩诺沙星治疗,虽然大肠杆菌分离物在体外对该药非常敏感,但治疗结果表明,用盐酸恩诺沙星治疗既不能降低感染发病猪的体温,也不能减轻症状,初步认为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大肠杆菌的毒素作用有关。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GNB)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细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目前抗内毒素治疗比较有效途径:一是限制内毒素生成;二是使用内毒素拮抗剂。 使用有效抗生素能清除或抑制细菌繁殖,实际上也就减少了内毒素释放。但自1997年Hopkin首次发表抗生素可以诱导内毒素释放的观点以来,这一现象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注意。国内周向东等研究了不同杀菌性抗菌药杀菌过程中致细胞内毒素释放的特点,发现各种抗药物依据其致内毒素释放能力大小可分为高、中、低三群。因此,治疗GNB感染,在杀菌效能及其他情况(如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相同时,选用诱导内毒素释放少的抗菌药值得广大兽医工作者注意,同时开发新一代高效杀菌、低毒的抗菌药物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比如新霉素、粘杆菌素就是较好的抗内毒素药物。 |
上一篇: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治模式
下一篇:四招让你的猪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