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北方邢州所烧造的白瓷与南方越州(今浙江绍兴)所烧造的青瓷,可以相互媲美,同时著称于世。 青瓷号称类玉类冰,邢州白瓷号称类银类雪。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花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唐代诗人皮日休也有“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的诗名,还形容其造型的规整“圆似月魂堕”,细瓷的轻盈俏丽则是“轻如云魄起”。邢瓷胎质细腻,色调白净,所使用的原料和瓷泥都经过严格选择和精心洗练。邢瓷的样式也丰富多彩,碗器有两类七式,壶器有两类三种,此外还有大小不同规格的坛、盘、盏托和马俑一类的工艺品。就其纹饰和花饰来说也是精细雅致,别具一格。邢瓷不愧为名瓷。现在邢瓷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 关于唐代邢州白瓷的窑址,据唐人李肇的《国史补》上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故此过去许多瓷史研究者都认为邢瓷的窑址应在内邱。但在内邱县境内未找到唐代任何窑址的痕迹。而在临城境内的南起瓷窑沟、北至祁村、双井一线长达二十五华里的地带,发现了十二处古窑遗址,而且属于唐代的遗址区。邢瓷窑遗址在临城主要分布有四处:一处在岗头,两处在祁村,另一处在西双井。这些地方都发现有邢窑遗迹、白瓷碎片、窑具、柴灰等。在所发现的唐代邢窑遗址中,出土较完整的白瓷器物有:玉环底碗、玉壁底碗、瓷马残件、执壶等文物。 临城,唐属赵州。自隋至唐武德四年,内邱也属赵州,在武德五年后属邢州。李肇所谓“内邱”,当是泛指这一带。今天在临城境内唐代邢瓷窑址的发现,大量盛唐乃至初唐时期的实物标本的出土,填补了我国瓷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所以,1992年出版的《中华文明史》明确指出,唐代白瓷“河北临城邢窑最有名”。1982年至1994年底,内邱县文化馆业务人员在内邱县境内又查出邢窑遗址20多处。 (图为邢窑唐朝时生产的白釉双鱼背瓶 河北省博物馆藏) 唐代邢窑白瓷,作为传世品,目前尚未见到,但作为出土文物,在全国各地唐代遗址中却发现不少。河北陶瓷学者对邢窑出土实物标本经过分析后认为,邢瓷不论是胎质和釉质,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高的,无疑需要高强度的焙烧温度,据计算,邢瓷的胎质和釉质,是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邢瓷的物理性能,与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谓“硬质瓷”的烧成物理要求十分接近。河北的陶瓷学者认为,邢瓷的物测结果,为“硬质瓷”烧成于我国提供了有力证据,把薄胎细瓷的起源提前了近10个世纪。如今,邢窑遗址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