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包括羔羊口疮、传染性口膜炎或脓泡性口膜炎。是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羔羊、幼龄羊发病率较高。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 一、病因 本病由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变部位的渗出液和痂块中。健康羊只因同病羊直接接触而感染,或由污染的羊舍、饲料、饮水等而感染。本病无季节性,常表现为群发性流行,发病率在90%以上。 二、症状 病变主要在口腔、口唇和鼻部等部位,起初出现稍凸起的红色斑点,以后变为红疹、水泡、脓疮,最后形成痂皮。痂皮开始呈红棕色,以后变为黑褐色,非常坚硬。病羊口中流出混浊发臭的口水,疼痛难忍,不能采食。有的病羊蹄部也出现脓泡和溃疡。另外,由于病羔吃奶,也可使母羊的乳房、乳头及大腿内侧出现脓疮和溃疡。若无其他并发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过10天后,痂块脱落,皮肤新生,并不留任何斑痕。 三、防治 在流行地区进行疫苗接种。饲料和垫草应尽量拣出芒刺,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羊只啃土、啃墙,从而保护皮肤粘膜不造成损伤。 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或用5%硼酸、3%氯酸钾溶液洗涤,然后涂以5%的碘酒或碘甘油,或2%龙胆紫、5%土霉素软膏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每天1次或2次。继发咽炎或肺炎者,肌肉注射青霉素。 |
上一篇:犊牛腹泻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下一篇:奶牛卧倒不起综合征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