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又称猪霍乱、烂肠瘟,是猪的一种较严重的传染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慢性的多与其他疾病(仔猪付伤寒、猪气喘病、猪丹毒等)混合感染或继发,影响猪的生长。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5℃。呈稽留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眼流脓性分泌物。可视黏膜发绀。病初便秘,后拉稀,恶臭带血并混有白色黏膜。全身发红,耳尖、腹部、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指压不退色。公猪包皮有混浊尿液,颈部肿胀坚硬,触之敏感。病猪咳嗽,呼吸困难,叫声嘶哑,鼻流出浆液性或黏稠分泌物,个别猪鼻孔流出带血泡沫,严重的呈犬坐式张口呼吸,终因窒息死亡。 病理变化 共剖检病死猪5头,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胃底部黏膜、膀胱黏膜出血,脾脏表面有丘状小点出血和绿豆大小暗紫色的出血梗死。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回盲瓣、盲肠及结肠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喉头有出血斑和出血点。心冠脂肪、心内膜有出血点,肺水肿呈暗黑色,并有散在的大小不一肺炎灶,气管、支气管内有黏液性泡状分泌物,并混有数量不等的血性泡沫。胸腔和心包积有多量淡红色的混浊液体,颈部皮下水肿,肌肉充血、淤血。 实验室检验 直接镜检 取病死猪的心、肝、脾组织直接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明显的革兰氏阴性红色小杆菌。以姬姆萨氏染色,菌体多呈两端钝圆,两极着色脓染的短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取病死猪肝、脾组织,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h,见血平板上长出淡灰色、湿润、圆形、露珠样小菌落,不溶血。取典型菌落制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脓染的短小杆菌。 生化试验 分离的细菌能发酵甘露醇、葡萄糖、蔗糖、果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棉子糖、木糖。分离的细菌进行硫化氢和靛基质试验,结果为阳性。V—P和M.R试验均为阴性。 药敏试验 挑取生长典型的菌落均匀涂布于鲜血琼脂平板上,用多种抗菌药敏纸片做抑菌试验,结果该菌对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土霉素敏感。 取病猪脾、扁桃体触片,猪瘟荧光抗体染色,细胞浆有绿色荧光。 通过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可诊断为猪瘟与猪肺疫混合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对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在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其治疗;对发病猪场及附近猪场体温正常、尚未出现症状的猪只,立即全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4头份)进行紧急注射,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猪出现、缩短流行过程、减少部分损失;发病猪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用消毒药液进行消毒。粪、尿及垫草等污物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死猪深埋或销毁、化制。需要对患病猪进行治疗时可参考以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处方一:抗猪瘟血清25毫升,硫酸庆大霉素16万~32万单位。病猪未出现腹泻时应用。供体重25~50千克猪只1次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次。 处方二:红霉素60万单位,注射用水10毫升,5%~10%葡萄糖注射液150毫升。供体重40千克猪只1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并配以中草药治疗,处方为:玄参14克,连翘13克,桔梗16克,枳壳14克,荆芥7克,车前子16克,麦冬16克,生地7克,知母30克,生石膏30克,薄荷7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甘草10克。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白米粥为引冲灌,每天1剂,分2次服用。用于温和型猪瘟的早期辅助治疗。 处方三:红霉素25万~75万单位,25%葡萄糖20~80毫升,30%安乃近10~20毫升。红霉素和25%葡萄糖混合后耳静脉缓注,30%安乃近肌肉注射,每天1次。并配以中草药治疗,处方为:生石膏100克,板蓝根30克,玄参20克,连翘30克,知母30克,生地30克,桔梗20克,黄连15克,栀子20克,丹皮20克,金银花20克,红花20克,桃仁20克,赤芍15克,大黄40克,芒硝100克,鲜竹叶20克,甘草20克,黄芩20克。按处方配药,粪稀减大黄、芒硝,渴甚者加花粉、麦冬各20克,水煎2次,合并煎液,供体重50千克猪只服用。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凉血救阴、促进食欲,用于治疗早期温和型猪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