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

我国重大牛疫病防控历史和经验

日期:01-23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胡长敏、郭爱珍、陈焕春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牛重大疫病严重危害养牛业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我国在牛重大疫病(牛瘟和牛肺疫)的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经验如下:①对已有优良疫苗的重大疫病采用普遍免疫接种是有效的措施;②依靠科技对重大疫病进行防控是前提;③政府和广大群众目标明确,上下同心,是防控重大疫病的保证;④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与国际接轨,获得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参照历史经验,对牛的重大疫病实行“重点检疫,全面免疫,扑杀病牛”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保障养牛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疫病防控;历史和经验;牛

  牛的主要传染病包括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结核病、布鲁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等。多种因素影响重大传染病的控制或消灭,包括政府与民众对疾病危害的认识,控制疾病的勇气和长久不衰的热情。对疾病危害的认识首先是对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危害,其次是对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危害。此外,牛及牛产品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疾病本身的特征、兽医防控机构的兽医服务水平、动物移动的控制、是否配备效果良好的检测技术与优质高效的疫苗,这都直接影响疾病控制的效率或消灭时间的长短。一般说来,发达国家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与疫病防控水平,其重大疫病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建国以来,我国在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消灭牛瘟和牛肺疫最为突出。对其主要经历与经验进行总结,对控制当前重大动物疫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对普遍流行的重大疫病,免疫接种是有效的根除措施
    牛瘟是我国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解放前,牛瘟就在全国猖獗流行,每隔3年~5年就大流行1次,仅1938年-1941年,牛瘟在四川、西康、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严重流行,病死牛在280万头以上。
    建国初期牛瘟仍在蔓延,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为了有效防控牛瘟,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牛瘟血清、牛瘟组织灭活疫苗、绵羊化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和鸡胚化牛瘟弱毒疫苗等。兽医学家程绍迥当时就提出了“宣传教育与预防注射积极配合”、“包围疫区,由外向里,步步紧缩”的防控措施,“建立防疫报告制度,变消极治疗为积极预防”、“在牧区不宜采取封锁隔离、检疫消毒的措施,而应该用牛瘟弱毒苗在疫区普遍预防注射”的防控方针。庆幸的是,牛瘟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后免疫期长,如牛绵羊化牛瘟弱毒疫苗注射后免疫期可达4年以上。以免疫为主的防控措施被政府采纳后,到1955年全国已不再有牛瘟发生。  
    从1949年算起,只用了短短6年的时间,在幅员辽阔、交通不便、技术条件差、牛瘟流行严重、养牛7000万头以上的国家彻底消灭了牛瘟,其速度之快是世界各国所少见的,这为我国近代兽医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科技是支撑 
    19世纪20年代,首批出国留学回国的兽医学者如蔡无忌、程绍炯、罗清生、王川等在上海、青岛和广州创建兽医生物制品厂,从事牛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生物制品研究与生产,先是成功研制了抗牛瘟血清用于牛瘟防控,随后研制出牛瘟脏器灭活疫苗。1949年以前,我国牛瘟防治主要依靠脏器灭活苗与高免血清,同时结合疫区封锁、隔离和消毒。
    1949年程绍炯、陈凌风等将中村Ⅲ系牛瘟兔化毒经家兔多次传代,获得对黄牛和水牛均安全的弱毒疫苗。与此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供了鸡胚化牛瘟疫苗。1952年又研制了对牦牛安全的绵羊化兔化牛瘟弱毒苗。1949年-1952年共注射牛瘟疫苗1807万头。1952年农业部召开会议,推广东北、内蒙普遍注射弱毒疫苗建免疫带的经验,制定了全国五年内消灭牛瘟计划。1953年-1954年,除青藏高原外,各省均已普注疫苗。1954年-1955年,利用新培育出的绵羊化兔化牛瘟弱毒苗对青藏高原300多万头牦牛进行了注射,1955年在该地消灭了牛瘟疫情,完成了我国消灭牛瘟的最后一个战役。

上一篇:养殖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山区创建标准化养猪场六要素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