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制订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行动计划。一是强化动物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在目前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外引动物报检和指定通道制度。二是控制环境污染,消除疫病隐患。引起畜禽疫病流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污染是引起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许多畜禽饲养者缺乏疫病防治常识,不能按规定处理病死畜禽,畜禽舍消毒不严格,甚至干脆不消毒,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对发病畜群实施扑杀、清群、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力求在疫情发生地消灭病原体,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疫病隐患。三是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与追踪,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动物疫情多种多样,用于动物疫病防治的疫苗种类较多,免疫程序也很多,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必须以免疫监测结果为依据,了解疫病流行情况和疫苗的免疫水平,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就能有效地控制主要传染病的发生。 1.2.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素质,转变饲养方式。一是要不断开展对广大农民,特别是畜禽养殖户的科普教育,提高生产者自身的素质。尽快建立起防控动物疫病责任以生产者为主的管理机制。要使动物免疫、报检等成为生产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增强广大群众的执法意识。三是要努力转变畜牧业饲养方式。畜禽散(放)养作为一种伴随中国农民几千年的传统畜牧业的落后饲养方式,由它带来的诸如植被破坏,污染环境,甚至人畜混居的不良卫生状况等问题,也不利于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此外,鸡不能与猪混养,就算在一个养殖小区内,鸡也不能与鸭、鹅等水禽混养。否则,一旦发生疫情会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建议结合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把养殖小区建设问题一起纳入议事日程,创造条件改变这种落后的饲养方式,使得农民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实现畜禽养殖现代化。 2 养殖业排污治理 2.1存在问题 我国畜牧业生产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1.1环境污染分析。如不加控制,畜禽业将对环境造成以下几方面的污染:一是大气污染。二是水体污染。三是畜禽粪尿和污水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以水为媒介,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与扩散,使近年来一些本已灭迹的疫病又有发生。四是重金属等有害物污染。目前,由于大部分养殖场对畜禽粪便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的措施还未充分完备,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之一。 2.1.2排污治理任务艰巨。我国环境保护“十五”规划中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作为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工作,相继颁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近年来,通过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控制畜禽污染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应用环保饲料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添加畜用防臭剂减轻畜禽排泄物气味;生物和生态净化方法;粪便的再利用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农林牧业生态工程技术等。但是,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速度快,发展资金不足,设备和技术落后等原因,90%的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不经处置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严重阻碍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部分干部对畜禽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认识不足,把畜禽业环境污染治理认为纯粹是畜禽养殖场和加工企业的事,在制定畜禽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资金投入等方面力度不大。一些畜禽养殖场(户),缺乏环保意识,以牺牲生态环境来获取经济效益。另外,治污成本较高也影响畜禽业环境污染的治理。以5 000头存栏肉猪测算,其治污配套费用一般需80万元,平均每头160元。污染治理缺乏长效机制,相关法规政策体系、投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建设的不尽如人意,也影响畜禽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应对措施 2.2.1加强养殖管理,实行生态养殖。在本世纪初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出台是我国在畜牧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应大力宣传贯彻,付诸实施。一是要加强卫生管理。对畜禽圈舍及时清粪、防潮除湿。保持舍内干燥,合理组织舍内通风,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减少舍内微粒和微生物。在圈舍内尽可能保持粪便的干燥,尽量做到粪水分离。二是增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管理的技术水平,减少各个环节的污染,提高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加强和优化死禽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出圈舍,将病死禽畜进行焚烧或深度掩埋等科学处理,严防死畜对环境的污染;限制药物使用量,加强用药管理,将畜禽药残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定点屠宰的建设与管理,抓好畜禽血液等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建立生态养殖。遵循生态学原理,发展生态农业、降低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建立生态工程,以农牧结合、渔牧结合、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沼果或牧沼、牧鱼、牧蔬粮并举的生态畜牧小区。把养殖生产放在一个大农业生态循环圈中,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下一篇:我国重大牛疫病防控历史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