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海绵状脑病,以中枢神经组织发生空泡变性为特征。病牛常表现出神经紧张或焦躁不安、恐惧、惊跳反射增强,具有攻击性,对声音及触摸等的感觉过敏或反射亢进,以及部分神经功能紊乱性症状,其神经系统呈现亚急性或慢性退行性变化。疯牛病首先于1986 年在英国发现,随后波及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几年因疯牛病的流行,随着由同一致病因子PrP 引起人的变异型克雅氏症的出现,导致了全世界对该病的恐慌。疯牛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对于控制该病的传播与扩散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11月,OIE发布公告,确定临床症状检查、组织学检查、PrPSc免疫学检测、转基因动物等方法为检测疯牛病的有效方法;其中,PrPSc 的免疫学检测又包括免疫组化、SAF分离法、Western blot(Prionics公司试剂盒检测)、ELISA检测和其他正处于发展改进过程中的方法,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ELISA 三种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后,认为免疫组化操作简单、结果容易判断、价格低廉,是较适合我国使用的检测方法。而在目前的众多检测方法中,PrPSc 检测对疯牛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但由于在感染PrPSc时不产生抗体,无免疫反应,感染前期症状不明显,因此,目前疯牛病的诊断方法大部分是检测脑组织中的PrPSc ,且往往是在疾病的后期。虽然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疯牛病,但我国常年从国外大量进口奶牛及冻精和胚胎,因此需要加强检疫,据疯牛病于国门之外。因此,尽快研制出检测疯牛病的高灵敏度手段十分紧迫。 其它牛传染病,如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也应重视其诊断方法的研究与推广。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PCR或RT-PCR等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检验方法。应加强对现有方法的评估及标准化研究,并针对实际需要研制快速检测等新方法。 除了改进和提高单个疾病的诊断方法之外,针对临床上多种疫病并存,混合感染等复杂情况,应该发展高通量的,能同时诊断监测多种疾病的新方法。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监测疫病的基因芯片,蛋白质/单克隆抗体芯片,多重实时PCR方法,ELISA阵列等新方法的研制与推广应用成为可能,生物高科技生产的特异灵敏的试剂结合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将可以达到疫病监测的仪器化,自动化,“傻瓜”化,为疫情实时测报和预警及时提供大量的高质量信息。 3.2 完善与加强重大疫病预警网络建设 监测是对一个地区疫情实施预警的前提。自20世纪来,发达国家的动物卫生政策逐步由单一的消灭重大动物疫病转向以监测为主要手段的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完善的预警网络体系是实现重大疫病预防和控制的根本保证,包括兽医卫生的管理体制、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及强大的技术支撑等。 3.2.1 深化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兽医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制约动物重大疫病有效防疫与控制的主要因素。2005年5月17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对现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方针。各地正在按照“一要稳定、二要改革、三要建设”的要求,对兽医体制进行试点与逐步改革。继续推动与完善我国的兽医体制改革是加强奶牛重大疫病预警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