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

30种常见多发猪病综述

日期:12-26 作者:佚名- 小 + 大

        十四、猪轮状病毒病 
        病原: 猪轮状病毒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仔猪爆发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
        流行特点:
        1、本病多发于寒冷的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传染方式多为爆发或散发。
        2、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素养,但以8周龄以内仔猪多发,感染率可达90-100%。
        3、病猪和隐性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4、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
        5、寒冷、潮湿、卫生不良、饲料营养不全和其它养病的侵袭等,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1、常发生呕吐。
        2、迅速发生腹泻,呈水样或糊状,粪便颜色有黄白色、灰色或、暗黑色。 
        3、常在严重腹泻后2-3天产生脱水。
        4、由于脱水结果,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
        5、衰竭致死。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仔猪日龄和环境状况,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死亡率达100%,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死亡率10-30%。当外界温度下降,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十五、猪水肿病
        病原: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有的称“红眼病”是由病原性大肠肝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
        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发生,病程短,迅速死亡,致残率高;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体壮的仔猪;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浓厚的精饲料等有关。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病猪精神沉郁、减食、体温正常或略偏高,有的呈顽固性腹泻,病猪口吐白沫,到地,四肢游游泳状划动,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向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
        十六、仔猪副伤寒
        病原: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 
        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小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常在寒冷气候多变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生;环境卫生差;圈舍拥挤,运输应激,饲料霉变,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致病诱因存在。
        临床症状:
        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体温升高至41℃~42℃,持续发热,精神不振,不食,发抖振颤,喜钻垫草,后拉黄色或灰绿色恶臭稀粪或便泌反复发生,呼吸困难,2~3天后两耳根、后驱及腹下部皮肤呈污红色,暗紫色,耳朵出现紫斑,后期坏死脱落。典型的症状是持续下痢,呈慢性经过,部分仔猪还有肺炎症状。 
        慢性型(结肠炎型):体温升高至40.5℃~41.5℃,精神不振,不食,发抖振颤,喜钻垫草,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脸常被粘连病初便秘后下痢,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絮片,有的出现干稀和便泌反复发生后皮肤出现弥慢性湿疹,主要是腹部皮肤,有的病猪发生咳嗽。
        病理变化:大肠粘膜有典型的坏死和溃疡。或粘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壁变厚,失去弹性;肝、淋巴结等干酪样坏死。 

上一篇:牛病毒性腹泻防治及鉴别诊断

下一篇: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制对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