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新母鸡开产数周后常有散发的瘫痪病鸡出现。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因病鸡采食和饮水困难而迅速脱水停产。不同饲养者为防止死亡,有的提前淘汰,有的听其自然转归,有的取出笼外施太阳浴,在经心照料下,数日后轻的可能康复。但恢复产蛋要视体重下降的程度而定。密闭舍与开放舍的发病症状基本相同,约为0.1%~03%。病因说法不一。多认为与钙、磷和维生素D3缺乏有关,尚无定论。笔者在1982年9月做过鸡营养性智能试验,终于防制成功。 1、临床症状 当新母鸡在开产后约4周,产蛋率约在60%左右时突然发病。病鸡精神沉郁,不能站立,低头闭目缩颈,伏卧于笼底。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终因无法采食饮水,体况逐渐消瘦,数日后死亡。有的鸡偶有轻微神经症状。 2、剖检 脏器无实质性变化。骨髓坚实,长骨折断费力,断口整齐,声音清脆,重压不碎裂。结合发病周龄与色素消褪程度看,病鸡是群中的高产鸡。长骨壁也未变薄。据此推断不似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或笼养蛋鸡疲劳症。所用饲粮含钙3.5%,总磷0.60%,维生素D31000IU/kg,均略高于标准规定。这就排除了钙、磷和维生素不足的问题。但仍难于确诊。 1982年9月笔者用18周龄的后备鸡做2周的营养智能饲养试验任鸡自由选食分装于不同小糟中的各种饲料。最后总结出每种饲料所占总量的百分率,每摄入1千克饲料的能量、粗蛋白质的百分率竟与饲养标准接近,惟独所食入钙量达2.74%,超过中国鸡饲养标准。这群后备鸡产蛋后均未发生瘫痪,遂认为与髓骨生成有关。于是次年即用含钙量2%的饲粮喂18~20周龄后备蛋鸡7000余只,意在增加髓骨的钙贮。结果新鸡开产后无一只鸡发生瘫痪。自此后在饲养中增加了18~20周龄的饲养阶段。无独有偶,1985年看到M.L.SCOTT等著的《鸡的营养》一书(1982年第1版)。该书叙述用含钙3.3%的饲粮喂18~ 22周龄的蛋鸡,比用含钙0.6%的饲粮喂同龄鸡产生的髓骨为优。这与笔者试验结果有相同之处。美国NRC《家禽营养需要》第9版(1994年)才对后备鸡增加了18周至开产5%这一饲养阶段把白壳蛋鸡饲粮的含钙量由18周龄前的0.6%提高到2%,褐壳蛋鸡提高到期1.8%。一些国外种鸡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也开始注意及此,并提高了钙含量,笔者曾向数家大型饲料厂推广,因与国家饲料标准矛盾和客户拒绝增加饲养阶段而告终。只得在一些自配料的鸡场应用。也曾在南京农业大学出版的《畜牧与兽医》杂志发表了"鸡营养智能试验的初步总结报告"。可能因为发病率低,又是司空见惯,而未被引起关注。建议新饲养标准能增加蛋鸡产蛋前2周提高饲粮钙含量这一阶段。好在饲料标准已转为非强制性标准,饲料厂家自可引入自家的企业标准中。从而形成自家饲料产品的一个特点。 3、病因的探讨 综如前述,笔者认为是幼龄母鸡开产前利用低钙饲粮而导致瘫痪。低钙饲粮只能维持鸡的正常生理需要而无多余的钙去提供髓骨生长的需求,也就失去了钙贮的作用。营养学者多认为产蛋鸡平均每天要摄入约4克钙。前一天的夜晚闭灯到次晨早饲,不少于8小时,其间空腹约有4-5小时得不到钙源补充。在这蛋壳形成的后期,鸡所需的钙只有取自髓骨中的钙,待次晨早饲后再由饲粮摄取钙来补充髓骨所失的钙。在整个产蛋期循环不已。据研究鸡形成蛋壳的钙有3/4来自饲粮,1/4来自髓骨。鸡开始产蛋说明其性已成熟,而体成熟则在性成熟之后。故新母鸡开产后还在继续生长和增重,也包括密质骨和髓骨的生长。与体成熟的鸡相比,幼龄母鸡又多了一份钙需,当其达到性成熟后,卵巢开始释放雌激素。雌激素可促进髓骨形成,特别是长骨,开产前幼母鸡的髓骨总重约15~20克,其中有额外贮存的钙4~5克。髓骨的形成受饲粮含钙量的影响,因而必须在产蛋前提高饲粮的钙含量。髓骨具有可变钙的贮存作用,故蛋壳形成可随时动用钙贮。 |
上一篇:鸡绦虫病的流行现状及治疗体会
下一篇:冬季常见鸡病的防治